成語:「偃旗息鼓」的解釋
偃旗息鼓(拼音:yǎn qí xī gǔ)
網路解釋:
  1. 偃旗息鼓 (名詞解釋)
    1. 偃旗息鼓是個漢語成語,拼音是:yǎn qí xī gǔ。偃:放倒;息:停。原意是放倒軍旗,停止擂鼓,秘密行軍,不暴露目標。後比喻休戰或無聲無息地停止活動。
    2. 出自《三國志.蜀書.趙雲傳》:夏侯淵敗,曹公爭漢中地,運米北山下,數千萬囊。黃忠以為可取,雲兵隨忠取米。忠過期不還, 雲將數十騎輕行出圍,迎視忠等。值曹公揚兵大出, 雲為公前鋒所擊,方戰,其大眾至,勢逼,遂前突其陳,且鬥且卻。公軍敗,已復合,雲陷敵,還趣圍。將張著被創,雲復馳馬還營迎著。公軍追至圍,此時沔陽長張翼在雲圍內,翼欲閉門拒守,而雲入營,更大開門,偃旗息鼓。公軍疑云有伏兵,引去。雲雷鼓震天,惟以戎弩於後射公軍,公軍驚駭,自相蹂躪,墮漢水中死者甚多。先主明旦自來,至雲營圍視昨戰處,曰:「子龍一身都是膽也。」作樂飲宴至暝。軍中號雲為虎威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