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注音:ㄉㄨㄛ ㄒㄧㄥˊ ㄅㄨˊ ㄧˋ ㄅㄧˋ ㄗㄧˋ ㄅㄧˋ
成語簡拼:dxbb
成語解釋:壞事幹多了,結果是自己找死。
成語出處:先秦 左丘明《左傳 隱公元年》:“多行不義,必自斃,子姑待之。”
成語簡體:多行不义必自毙
常用程度:常用成語
感情色彩:貶義成語
成語用法:作賓語、分句;用於壞人
成語結構:複句式成語
產生年代:古成語
成語例子:“多行不義必自斃”,這是有史以來的天經地義。 (郭沫若《武則天》第四幕)
英語翻譯:a wicked person is sure to bring destruction to himself
成語歇後語: 春秋時期,鄭國君王鄭武公有兩個兒子,一個稱“莊公”,一個稱“共叔段”。
鄭武公死後,由他的大兒子鄭莊公繼位。可是莊公的弟弟共叔段在偏愛他的母親姜氏的支持下,竭力擴充自己的封地,積極進行奪取王位的準備工作。
鄭莊公的大臣祭仲知道後,力勸莊公,說:「君王要及早安排啊,共叔段的勢力已經很強了,再這樣下去,您的王位會被他篡取的! 」
莊公聽了,卻說:「多行不義必自斃,子姑待之。」意指:一個人若不仁義的事情做多了,必定會自取滅亡,你就等著吧!
果真,共叔段的勢力在不斷擴大,將鄭國的西、北部邊境招於自己門下,直至廩延。同時,他在不停地修築城池、屯田積兵,並讓其母親姜氏裡應外合,攻下鄭都。
莊公早有防備,趁共叔段進軍鄭都時,出奇兵攻其窩穴。長久受共叔段壓迫的農民們也參與戰鬥,使共叔段兵敗,逃亡他處,而莊公出軍追殺,最後使共叔段走投無路,被逼自殺。
相關漢字解釋:多字解釋、 行字解釋、 不字解釋、 義字解釋、 必字解釋、 自字解釋、 斃字解釋、
第 1 个字是 '多' 的成语: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多一事不如省一事、 多事之秋、 多兇少吉、 多勞多得、 多口阿師、 多吃多佔、 多嘴多舌、 多嘴獻淺、 多嘴饒舌、
第 2 个字是 '行' 的成语:行不副言、 行不勝衣、 行不及言、 行不履危、 行不得也哥哥、 行不從徑、 行不愧影,寢不愧衾、 行不更名,坐不改姓、 行不由徑、 行不由西州路、
第 3 个字是 '不' 的成语:不一而足、 不三不四、 不上不下、 不上不落、 不世之仇、 不世之功、 不世之業、 不世之略、 不主故常、 不乏先例、
第 4 个字是 '義' 的成语:義不主財,慈不主兵、 義不反顧、 義不取容、 義不容辭、 義不生財、 義不辭難、 義刑義殺、 義夫節婦、 義山恩海、 義形於色、
第 5 个字是 '必' 的成语:必不得已、 必不撓北、 必也正名、 必以情、 必恭必敬、 必操勝券、 必爭之地、 必由之地、 必由之路、 必經之路、
第 6 个字是 '自' 的成语:自不待言、 自不量力、 自今以往、 自今已往、 自今已後、 自今而後、 自以為得計、 自以為是、 自以為然、 自以為計、
第 7 个字是 '斃' 的成语:斃而後已、
網路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