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鄭衛之音」的解釋
鄭衛之音(拼音:zhèng wèi zhī yīn)
網路解釋:
  1. 鄭衛之音
    1. 一般認為「鄭衛之音」概念的界定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是指一切非官方的民間音樂,即與正統雅樂相對應的民間俗樂。而狹義主要是指春秋時期在各諸侯國興起的以鄭國、衛國地區(今河南省新鄭、滑縣一帶)代表的民間音樂。
    2. “鄭衛之音”,即鄭、衛兩國(個河南中部與東部)的民間音樂。這一區早期是商民族聚居區。武王伐紂滅商後,將其一分為二,分別建立諸侯國,以監視殷商遺民,防其作亂。但武王死後,管叔、蔡叔和武庚勾結叛亂,周公旦率軍鎮壓,並將該地分封於康叔(武王之弟)永久監管。因此,可以說“鄭衛之音”,實際上就是保留了商民族音樂傳統的“前朝遺聲”。由於它表達感情的奔放、熱烈和大膽,也內含著某種團聚意識,因而使獨尊「雅樂」的周王室及其維護者常常加以排斥和否定。
    3. 鄭、衛兩國保存了豐富的民間音樂。 《詩經·國風》凡160篇,鄭風、衛風合為31篇,約佔五分之一。各國「風」詩,多是短小歌謠,「鄭風」、「衛風」中卻有一些大段的分節歌,可以想見其音樂結構的繁復變化。在一些反映民俗生活的詩篇中,常有對男女互贈禮物(《詩經·鄭風·溱侑》)、互訴衷腸的愛情場面的描寫,隱隱透露出一股浪漫氣息,產生了很強的藝術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