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字筆順動畫
注音:ㄧㄣ
拼音:yīn
筆劃:9
倉頡:YTA
部首:
五行:
吉凶:
五筆:UJF
簡體:
筆順:點、 橫、 點、 撇、 橫、 豎、 橫折、 橫、 橫
吉凶:
五筆:UJF
簡體:
异体字:
部首筆劃:9
常用字:
基本釋義

1.指音節:單~詞。復~詞。

2.聲音;讀音:~律。~樂。口~。樂~。雜~。把這個字的~讀準。

3.消息:佳~。~信。

4.姓。

5.讀(某音):“區”字作姓時~歐。

詳細釋義
音 [yīn]
〈名〉
  1. 同本義

    北音清越。——宋· 蘇軾《石鐘山記》

    鳥獸音跡。——清· 姚鼐《登泰山記》

    夫音,樂之輿也。——《左傳·昭公二十一年》

    音,聲也。生於心,有節於外。謂之音。——《說文》

    八音。一說笙、祝、鼓、簫、琴、塤、鐘、磬也。——《白虎通·禮樂》

    雞狗之音相聞。——《莊子》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聲成文,謂之音。——《禮記·樂記》

    又如:音顙(喉嚨);音強(指聲音的強弱。也叫響度或音勢。音的強弱,因發音體振動時之振幅大小而異,振幅大者則音強,振幅小者則音弱);音制(音調高下疾徐的節奏);音頻(人類耳朵能產生反應的聲音頻率范圍)

  2. 如:音律;音調

  3. 音樂

    莫不中音。——《莊子·養生主》

    趙王好音。——《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4. (指事。從言含一。甲骨文“言、音”互用,金文、小篆在“言中加一橫,表示所發之音。本義:聲音)

  5. 字的音讀

    鄉音無改。——唐· 賀知章《回鄉偶書》

    蓋音謬也。——宋· 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又如:音韻(指“漢”字字音中的聲、韻、調)

  6. 泛指語言、消息、訊息等 。

    如:佳音;音訊(言信,消息)

其他
姓名學:非姓氏
筆順編號:414312511
四角號碼:00601
UniCode:U+97F3
規範編號:1632
首尾分解查字:立日
漢字部件構造:立日
粵語:jam1
上古音:侵部闕母,?m
閩南語:im1
平水韻:下平十二侵
康熙字典索引:頁1396第25
故訓彙纂索引:2489|2567.1
康熙字典解釋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於今切,音隂。【說文】聲也。生於心,有節於外,謂之音。宮商角徵羽,聲。絲竹金石匏土革木,音也。從言,含一。【書·舜典】八音克諧。【禮·樂記】變成方謂之音。【疏】方謂文章,聲旣變轉和合,次序成就文章謂之音。音則今之歌曲也。【周禮·春官·大師】以六律爲之音。【疏】以大師吹律爲聲,又使其人作聲而合之,聽人聲與律呂之聲合,謂之爲音。【詩序】情發於聲,聲成文,謂之音。【疏】此言聲成文謂之音,則聲與音別。樂記註:雜比曰音,單出曰聲。記又曰:審聲以知音,審音以知樂,則聲音樂三者不同,以聲變乃成音,音和乃成樂,故別爲三名。對文則別,散則可以通。季札見歌《秦》曰:此之謂夏聲。公羊傳曰:十一而稅頌聲作,聲卽音也。下云治世之音,音卽樂也。是聲與音樂各得相通也。 又【易·中孚】翰音登於天。【禮·曲禮】雞曰翰音。 又姓。見【姓苑】。 又【正韻】於禁切。與?通。【左傳·文十七年】鹿死不擇音。【杜預註】音,所茠?之處。古字借用。○按註借用,是古字聲同,皆相假借,且釋文作於鳴反,不作去聲讀,正韻非。考證:〔【詩序】聲成文,謂之音。【疏】季扎見歌秦曰,此之謂夏聲。〕 謹照原文季扎改季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