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語】求知
【拼音】qiú zhī
【解釋】1.探求知識。 2.謂希求被人了解。探求知識;檢視或研究以便獲得更多的知識
造句1:責任,是一種使命,責任感,是一種使命感,教師的責任感主要表現在教書育人。做一名受學生歡迎的教師,只有愛心還不夠,必須要有高度的工作責任感。愛心是基礎,而責任感則是驅使我們做好工作的動力。做為一個教師,當你站到講台上,望著幾十雙求知的眼睛,一種責任感在心頭油然升起。教書育人,你會覺得肩上擔子不輕啊。而對於有缺點的孩子,這種責任感越發地深重了。
造句2:母校,是您教我求知,激我進取。在三年花開花落的日子裡,無數老師為我的成長付出了心血與汗水。在漫長而艱辛的求學之路上,我在勤奮中求知,在磨練中成長。我走出了稚嫩無知與年少輕狂,走向成熟理智與虛心穩重。失敗,成功,再失敗,再成功,淚水伴和著歡笑,鮮花印證著成功。三年的如夢如歌歲月,母校啊,您是我求知的港灣,您用知識充實了我今後的人生。
造句3:愛情中有種境界,少年出於好奇,青年在於審美,中年歸於求知。
造句4:凝視著他們晶亮的眸子,你會發現那裡面看不到對艱辛生活的悲傷和自艾,或許是因為已經習慣,或許是因為孩子幼小的心靈並不知道什麼是苦,也或許因為他們並沒有感受過城市裡燈紅酒綠的繁華,他們的眼神裡沒有什麼不滿,而滿滿的都是天真的童趣,外面世界的好奇還有求知的渴望。
造句5:只知道課文世界上有無數關閉著的門。每一扇門裡,都有一個你不了解的世界。 求知和閱世的過程,就是打開這些門的過程。打開這些門,走過去,瀏覽新鮮的景物,探求未知的天地,這是一件令人興奮的事情,也是一個樂趣無窮的過程。一個不想打開門探尋的人,只能是一個精神上貧困衰弱的人,只能在門外無聊的徘徊。當別人為大自然和人世間奇妙的景象驚奇迷醉時,他卻在沉睡。
造句6:在學習上,她就像一位導遊,帶領我們在知識的果園裡徜徉,摘取秋天的碩果,品嚐著成功的喜歡,那果汁滋潤著我們求知若渴的心田;在遇到困難時,她就像大姐姐一樣,拉著我們的小手一同翻山越嶺;當我們犯錯時,她總會用她的心血,她的溫和再一次洗刷每一個學生心靈上的灰塵,真不愧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
造句7:我願成為一本好書,給求知人們帶來知識。
造句8:有強烈的求知慾望,虛心好學,不恥下問,不矯揉造作。
造句9:這孩子求知慾望很強,學習非常努力。
造句10:面對這種因無知而造成的後果,他萌發了一種強烈的求知慾望。
造句11:做為一個教師,當你站到講台上,望著幾十雙求知的眼睛,一種責任感在心頭油然升起。教書育人,你會覺得肩上擔子不輕啊。而對於有缺點的孩子,這種責任感越發地深重了。
造句12:井房的經驗使我求知的慾望油然而生。
造句13:
造句14:問號是求知者的耳朵,句點是求學者的汗水,省略號是求學者不知疲倦的步伐。只有這個問號才能凝聚好學者所有的思想,不怕流汗,一步一步走下去。
造句15:學海無涯。畢業只標誌著一個人受教育的一個階段。不斷求知,持續進取,才能讓我們提升到更高的階梯。
造句16:老師事風,吹醒了,我們求知的慾望;是甘露,灌溉了我們無知的心靈,是旺火,點燃了我們學習的熱情。
造句17:閱讀應具有學習和求知的慾望,也就是說,要用人類天才所累積的知識財富充實自己的頭腦和
造句18:要有求知的渴望,虛懷若谷,不恥下問的精神。
造句19:我不再去書店,許多次我經過文化街都狠心咬牙地走過去。但一次,兩次,我下意識地走向那熟悉的街,終於有一天,求知的慾望迫使我再度停下來,我仍願一試,因為一本新書的出版廣告,我從報上知道好多天了。
造句20:他不是下乘之才,只要教育方法得當,激發起他的求知欲和上進心,他是會取得好成績的。
造句21:不可專為挑剔辯駁去讀書,但也不可輕易相信書本。 求知的目的不是為了吹噓炫耀。
造句22:不遠千里,日夜兼程,心情緊迫,求知如渴。
造句23:課堂上,您捕捉我們求知的目光。
造句24:我們要抱著多多益善的態度來求知,如此才能不斷進步。
造句25:帶著激情與求知的渴望上學,載著滿足與豐碩的收穫回家。
造句26:這孩子有強烈的求知欲。
造句27:努力求知努力進取。
造句28:全世界都這麼無知,我還在因為什麼而求知。
造句29:懷疑是求知的鑰匙。
造句30:求知無坦途,學問無捷徑。
造句31:路漫漫其修遠,吾將上下而求知。
造句32:朋友是一輩子的事,不求多,但求知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