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語】投下
【拼音】tóu xià
【解釋】元朝諸王﹑駙馬﹑勳臣所屬的人戶。源自遼,蒙古語稱愛馬。元太祖建蒙古國,將被征服民分賜給諸弟﹑諸子﹑駙馬﹑功臣;他們用兵中原和西域,又將俘虜帶回草原,作為各自的私屬,形成若干投下。投下人平時向領主納賦服役,戰時由領主率領外作戰。由於中原人不適應草原的生產和生活,投下領主又將俘虜寄留於各州縣,派人管理。元朝陸續專屬官府。無論是漠南北﹑中原﹑江南的人戶,凡屬某領主所有者,通稱某投下或某位下,由領主世襲繼承。漠南北投下事由領主自理;中原投下事由朝廷派官治理,由領主派達魯花赤監收應納五戶絲(即每五戶應向領主繳納的
造句1:你竟然對自己提出的議案投下反對票,這種行徑簡直是自相矛盾!
造句2:細得像秤鉤似的月牙,在雲層裡緩慢移動,偶爾從雲隙投下幾縷銀白色的光亮,在水面上跳了一下又消失了。
造句3:老槐濃密的樹冠擋住了強烈的陽光,向地面投下一片斑駁的樹影。
造句4:知識的確是天空中偉大的太陽,它那萬道光芒投下了生命,投下了力量。
造句5:我想,我原是這三月裡的湖水,平靜無瀾,卻是在以心的深度,等待遠方走來的你,在我眼中投下一泓倩影,在我的面龐上留下一痕,吻的波暈。
造句6:如果你是清風,就帶來一片清爽;如果你是太陽,就投下一抹春光。
造句7:我們一路默默地走著,朋友的話在我的心裡投下了一片陰影,心中覺得十分悵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