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語】旗袍
【拼音】qí páo
【解釋】一種女式長袍。原指滿族一種代表性的服裝。因滿人別稱“旗人”,故名。款式和結構簡單,圓領,捻襟(大襟),緊身袖,四面開衩,帶扣襻。隨著社會的發展,款式也不斷演變,現今的款式一般為:立領右開大襟,緊腰身,長至膝下,兩側開叉,並有長短袖或無袖之分。旗袍穿著爽身合體,輕盈秀美,端莊大方。
造句1:現在要緊的是人,旗袍的作用不外乎烘雲托月忠實地將人體輪廓曲曲勾出。革命前的裝束卻反之,人屬次要,單只注重詩意的線條,於是女人的體格公式化,不脫衣服不知道她與她有什麼不同。
造句2:宴會上,姊姊一身紅色的旗袍十分引人注目。
造句3:秋天好像個迷人的淑女,披著金黃的旗袍,在散步著。
造句4:旗袍中國女人的傳統服飾,現在在世界高級服裝界變得越來越流行。
造句5:她們嘴裡念著洋碼兒,心裡記掛著旗袍的料子。要說她們的心是夠野的,天下都要跑遍似的,可她們的膽卻那麼小,看晚場電影都要娘姨接和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