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注音:ㄎㄡˇ ㄓㄨ ㄅㄧˇ ㄈㄚˊ
成語簡拼:kzbf
成語解釋:口:指言語;誅:責罰;筆:指文字。伐:徵討。用言語和文字揭露或批判罪行。
成語出處:明 汪廷訥《三祝記 同諦》:“他捐廉棄恥,向權門富貴貪求,全不知口誅筆伐是詩人句,隴上墦間識者羞。”
成語簡體:口诛笔伐
常用程度:常用成語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用法:聯合式;作謂語、受詞、定語;表示對壞人壞事的揭發與批評
成語結構:聯合式成語
產生年代:古成語
成語正音:伐,不能唸成“dài”。
成語辨形:誅,不能寫「洙」;伐,不能寫「代」。
近 義 詞:大張撻伐
成語例子:以魯迅為代表的中國新文化的先驅者們對封建主義文化毫不留情地展開了口誅筆伐。
英語翻譯:denounce by tongue and open
日文翻譯:口頭であばき,文章で責める
俄文翻譯:казнить пером и словом
其他語言:<德>etwas mündlich und schriftlich verurteilen
相關漢字解釋:口字解釋、 誅字解釋、 筆字解釋、 伐字解釋、
第 1 个字是 '口' 的成语:口不二價、 口不應心、 口不擇言、 口不絕吟、 口中蚤蝨、 口中雌黃、 口乾舌焦、 口乾舌燥、 口似懸河、 口傳心授、
第 2 个字是 '誅' 的成语:誅一警百、 誅不避貴、 誅兇殄逆、 誅兇討逆、 誅心之律、 誅心之論、 誅意之法、 誅故貰誤、 誅暴討逆、 誅求不已、
第 3 个字是 '筆' 的成语:筆下生花、 筆下留情、 筆下超生、 筆伐口誅、 筆削褒貶、 筆參造化、 筆塚研穿、 筆墨之林、 筆墨官司、 筆墨橫姿、
第 4 个字是 '伐' 的成语:伐冰之家、 伐功矜能、 伐善攘羭、 伐性之斧、 伐毛換髓、 伐毛洗髓、 伐異黨同、 伐罪吊人、 伐罪吊民、
網路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