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九儒十。」的解釋
九儒十。(拼音:jiǔ rú shí gài)
網路解釋:
  1. 九儒十。
    1. 元代統治者把人分為十等,讀書人列為九等(儒:舊指讀書人),居於末等的乞丐之上。後指知識分子受到歧視和苛待。
    2. 詞 目: 九儒十✋
    3. 釋 義:儒:舊指讀書人。元代統治者把人分為十等,讀書人列為九等,居於末等的乞丐之上。後指知識分子受到歧視和苛待。有人認為當代「臭老九」一詞源自於此語。
    4. 出處:一、宋鄭思肖《心史》:「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醫、六工、七獵、八娼、九儒、十多餘。 」二、謝枋得《疊山集》:「滑稽之雄,以儒者為戲曰:我大元典制,人有十等:一官、二吏;先之者,貴之也,謂其有益於國也;七匠、八娼、九儒、十招,後之者,賤之也,謂其無益於國也。」兩說皆是宋末遺民所書,為當時儒者戲說,並無其他史料輔證,也不可視作普遍性情況。
    5. 例:元製: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醫、六工、七獵、八民、九儒、十獨。 ★清·趙翼《陔餘叢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