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無為而治」的解釋
無為而治(拼音:wú wéi ér zhì)
網路解釋:
  1. 無為而治 (道家思想)
    1. 「無為而治」出自《道德經》,是道家的治國理念。無為而治,是老子對君王的告誡,不與民爭。
    2. 老子認為“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而且強調“無為無不為」。
    3. 「無為而治」並不是什麼都不做,而是不過多的干預、充分發揮萬民的創造力,做到自我實現,走向崇高與輝煌。
    4. 歷史上的太平盛世、宏圖大業,都是在道家無為而治指導下取得。
    5. 「無為」不是無所作為,而是不妄作為。因為不違背客觀規律,遵循客觀規律而為,所以無所不為,就是什麼都可以做,只要你遵循道,遵循客觀規律。
    6. 《道德經》享譽世界,被世界政要、精英名流、企業領袖所崇拜,被奉為曠世奇書,萬經之王。
  2. 無為而治(漢語成語)
    1. 無為而治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是wú wéi ér zhì,意思是自己無所作為而使天下得到治理。原指舜當政的時候,沿襲堯的主張,不做絲毫改變。後泛指以德化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