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天府之國」的解釋
天府之國(拼音:tiān fǔ zhī guó)
網路解釋:
  1. 天府之國 (成語典故)
    1. 天府之國最早出現在秦朝,指秦國統治的區域,尤其是關中平原。關中這個地方自古就號稱“陸海”、“天府”,尤其在秦朝時期修建鄭國渠之後,一時間更是富甲天下,被古人譽為“金池湯城,沃野千里,天府之國”。
    2. 在《戰國策·秦策》記述了縱橫家蘇秦對秦惠王說的一段話:「大王之國,西有巴蜀、漢中之利,北有胡貉、代馬之用,南有巫山、黔中之限,東有道、函之固。田肥美,民殷富,戰車萬乘,奮擊百萬,沃野千里,蓄積饒多,地勢形便,此所謂天府,天下之雄國也」。
    3. 秦末漢初,張良在論證定都關中時說「關中左崤函,右隴蜀,沃野千里,此所謂金城千里,天府之國也」(《史記·留侯世家》 )。以上是最早出現的「天府之國」的文字,主要指的是關中平原。
    4. 都江堰水利工程建好後,成都平原風調雨順,糧食產量大增。 《三國志·諸葛亮傳》中:「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國,高祖因之以成帝業」。到唐朝成都鼎盛時期李白的一首詩:「九天開出一成都,萬戶千門入畫圖,草樹雲山如錦繡,秦間得及此間無。」使成都「天府之國」的地位得以鞏固。這是歷史上第一次將「秦」與「蜀」比較而對蜀地地位加以確立的詩句,成都因此就取代了關中「天府之國」的桂冠,而獲得了「天府之國」的專利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