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注音:ㄈㄢˇ ㄑㄧㄡˊ ㄓㄨ ㄐㄧˇ
成語簡拼:fqzj
成語解釋:諸;之於的合音;反過來從自己身上尋找原因或對自己提出要求。
成語出處:先秦 孟軒《孟子 公孫醜上》:“射者正己而後發,發而不中,不怨勝己者,反求諸己而已矣。”
成語簡體:反求诸己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用法:動賓式;作賓語、定語;含褒義
成語結構:動賓式成語
產生年代:古成語
成語正音:諸,不能讀作「zhě」。
成語辨形:己,不能寫作「已」。
成語例子:君子之遇艱阻,必反求諸己,而益自修。 (《二程全書 伊川易品三》)
英語翻譯:reflect and try to find fault in oneself
相關漢字解釋:反字解釋、 求字解釋、 諸字解釋、 己字解釋、
第 1 个字是 '反' 的成语:反來復去、 反側獲安、 反側自安、 反其道而行之、 反勞為逸、 反反復覆、 反吟復吟、 反咬一口、 反哺之情、 反哺之私、
第 2 个字是 '求' 的成语:求三拜四、 求之不得、 求人不如求己、 求仁得仁、 求全之毀、 求全責備、 求其友聲、 求同存異、 求名奪利、 求名求利、
第 3 个字是 '諸' 的成语:諸事麇集、 諸如此例、 諸如此比、 諸如此類、 諸子百家、 諸惡莫作、 諸有此類、 諸法實相、 諸色人等、 諸若此類、
第 4 个字是 '己' 的成语:己之所不安,勿施於人、 己所不欲,勿加諸人、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己溺己飢、 己飢己溺、
網路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