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注音:ㄅㄨˋ ㄨˇ ㄓㄧ ㄏㄜˋ
成語簡拼:bwzh
成語解釋:舞蹈:舞蹈。不舞蹈的鶴。比喻名不副實的人。也用來訌人無能。
成語出處: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排調》:“昔羊叔子有鶴善舞,嘗向客稱之,客試使驅使,氃氋不肯舞。”
成語簡體:不舞之鹤
感情色彩:貶義成語
成語用法:偏正式;作主詞、受詞;用來訌人無能
成語結構:偏正式成語
產生年代:古成語
近 義 詞:無能之輩
反 義 詞:棟樑之材
成語例子:方宰淄時,松裁弱冠,過蒙器許,而駑鈍不才,竟以不舞之鶴為羊公辱。 (清蒲松齡《聊齋誌異 折獄》)
英語翻譯:the crane that does not dance--incapable
成語歇後語: 西晉時期,尚書左僕射羊祜家裡養了一隻白色的丹頂鶴,他十分喜歡這隻鶴。鶴在吃飽喝足後盡情狂舞,他向客人誇獎鶴是如何有靈性,客人前去觀看,鶴因為有生人在場,怎麼也不起舞,讓客人大失所望,說這是一隻不舞之鶴
相關漢字解釋:不字解釋、 舞字解釋、 之字解釋、 鶴字解釋、
第 1 个字是 '不' 的成语:不一而足、 不三不四、 不上不下、 不上不落、 不世之仇、 不世之功、 不世之業、 不世之略、 不主故常、 不乏先例、
第 2 个字是 '舞' 的成语:舞刀躍馬、 舞弄文墨、 舞弊營私、 舞文巧法、 舞文巧詆、 舞文弄墨、 舞文弄法、 舞文枉法、 舞文玩法、 舞文飾智、
第 3 个字是 '之' 的成语:之乎者也、 之子於歸、 之死不渝、 之死靡二、 之死靡他、 之死靡它、
第 4 个字是 '鶴' 的成语:鶴乘軒、 鶴亦敗道、 鶴勢蜋形、 鶴吊陶母、 鶴唳猿聲、 鶴唳華亭、 鶴唳風聲、 鶴困雞群、 鶴子梅妻、 鶴怨猿驚、
網路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