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詩詞語解釋 / 律詩是什麽意思
「律詩」詞語解釋

注音 ㄌㄩˋ ㄕ

拼音 lǜ shī

⒈  中國舊詩體裁之一,形成於唐朝,每首詩八句,二、四、六、八句要押韻,三四兩句、五六兩句要對偶,字的平仄有定規,有五律(五個字一句)、七律(七個字一句)兩種。

lushi,a poem of eight lines;

國語辭典簡編本

律詩「ㄌㄩˋ ㄕ」

一種近體詩。形成於唐初,每首八句,二、四、六、八句要押韻,三四、五六兩句要對仗,每句有一定的平仄。可分為五言律詩、七言律詩兩種。

國語辭典修訂本

律詩「ㄌㄩˋ ㄕ」

⒈  一種近體詩。形成於唐初,每首八句,二、四、六、八句要押韻,三四、五六兩句要對仗,每句有一定的平仄。可分為五言律詩、七言律詩兩種。

引證解釋

⒈  詩體名。近體詩的一種。起源於 南北朝,成熟於 唐 初。格律要求嚴格。分五言、七言兩種,簡稱五律、七律。以八句為定格。每句有一定的平仄格式;雙句押韻,以押平聲為常,首句可押可不押。中間四句除特殊情況外必須對偶。亦偶有六律。其句數在八句以上者稱排律。

《新唐書·文藝上·杜甫傳贊》:“唐 興,詩人承 陳隋 風流,浮靡相矜。至 宋之問、沉佺期 等,研揣聲音,浮切不差,而號‘律詩’,競相襲沿。”
宋 洪适 《<元氏長慶集>原跋》:“聲勢沿順,屬對穩切者為律詩,以七言、五言為兩體。”
清 王應奎 《柳南隨筆》卷三:“律詩起於初 唐,而實肧胎於 齊 樑 之世。”

相關漢字解釋

律字解釋詩字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