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音 ㄅ一ㄢ ㄍㄨˇ
拼音 biān gǔ
⒈ 本指打鼓時打在鼓面邊沿的鼓點,聲音較小,起幫腔作用。後用以比喻起幫腔作用。
邊鼓「ㄅ一ㄢ ㄍㄨˇ」
⒈ 樂器名。流行於廣西壯族武鳴、巴馬等地。以竹或木製成,鼓框較窄,單面蒙牛、羊或豬皮等,鼓面直徑約二十五釐米。一般用於道公(巫師)跳神歌舞和戲劇。
⒈ 本指打鼓時打在鼓面邊沿的鼓點,聲音較小,起幫腔作用。後用以比喻起幫腔作用。
引清 周亮工 《書影》卷四:“張元長 雲:‘作文如打鼓,邊鼓雖極多,中心卻也少不得幾下。’”
周而復 《上海的早晨》第三部二四:“‘你別客氣。’ 徐義德 緊緊抓住他,要他打邊鼓。”
方方 《大蓬車上》:“我明白他的用意,搶著接過話題,幫他敲起了邊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