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學詞語解釋 / 三學是什麽意思
「三學」詞語解釋

注音 ㄙㄢ ㄒㄩㄝˊ

拼音 sān xué

⒈  唐代稱國子學、太學、四門學為三學,隸屬國子監。文武三品以上官吏子孫得入國子學,五品以上子孫得入太學,七品以上子孫及平民之俊異者得入四門學。

⒉  宋代稱太學之外舍、內舍、上舍為三舍,亦稱三學。

⒊  佛教稱戒學、定學、慧學為“三學”。

國語辭典修訂本

三學「ㄙㄢ ㄒㄩㄝˊ」

⒈  佛教用語。指導向解脫的三種修行。即戒學、定學、慧學。三學同時也含括佛法的全部內容。

唐·道宣〈大恩寺釋玄奘傳論〉:「至如三學盛典,惟詮行旨;八藏微言,宗開詞義。」

引證解釋

⒈  唐 代稱國子學、太學、四門學為三學,隸屬國子監。文武三品以上官吏子孫得入國子學,五品以上子孫得入太學,七品以上子孫及平民之俊異者得入四門學。

《新唐書·儒學傳序》:“廣學舍千二百區,三學益生員,並置書算二學,皆有博士。”

⒉  宋 代稱太學之外舍、內舍、上舍為三舍,亦稱三學。參閱《新唐書·選舉志上》。參見“三舍法”。

《宋史·職官志五》:“熙寧 初,詔用經術取士,廣闊黌舍,分為三學,增置生徒總二千八百人。”

⒊  佛教稱戒學、定學、慧學為“三學”。

《翻譯名義集·示三學法》:“今謂防非止惡曰戒,息慮靜緣曰定,破惑證真曰慧……三學是為涅槃法。”

相關漢字解釋

三字解釋學字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