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姓。
2.表示多數或多次:~思。~緘其口。
3.二加一后所得的數目。見〖數字〗。
姓
指三顆星
又如:三臺星(星官名。共六星。兩兩相比,稱上臺、中臺、下臺)
三星在天。——《詩·唐風·綢繆》
指天、地、人 。
如:三一(傳說中的天一、地一、太一三神);三才(天、地、人);三元(指天、地、人);三氣(指天、地、人之氣);三極(三才,天、地、人);三儀(謂天、地、人);三靈(指天、地、人)
指三皇 。
如:三王(指夏、商、周三代之君);三五(指三皇五帝);三君(指春秋時魯國宣公、成公、襄公三國君);三皇五帝(泛指遠古時代的帝王)
哲學用語。我國古代思想家用以稱天地氣合而生萬物的和氣 。
如:三一(道家語,指由精、神、氣三者混而為一之道);三花(道教指人的精、氣、神)
指歷中九宮的第三宮,即東方震位 。
如:三五(九宮術謂三生五死)
指君、父、師 。
如:三尊(三種最受尊敬的人。指君、父、師)
表示多數或多次
又如:三思臺(胸膛或心臟);三傳(指多知古事,有才學的人);三江(長江流經武漢地區附近的主流與支流等眾多水道的總稱);三汲(多次取水);三反(多次往返);三辟(多次征召);三回五次(多次);三折(多次受挫);三求四告(再三求告)
卷我屋上三重茅。——唐· 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一篇之中三致志焉。——《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魯仲連辭讓者三。——《戰國策》
三倍 。
如:三耦(二人為耦,三耦則六人)
(指事。本義:數目。二加一的和)
同本義
結恨三泉。——《后漢書·袁紹傳》。注:“三者數之小終。”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老子》
三,數名。——《廣韻》
二與一為三。——《莊子·齊物論》
王三賜命。——《易·師》。荀注:“三者陽德成也。”
狡兔有三窟,僅得免其死耳。——《戰國策》
三,天地人之道也。從三數。——《說文》
又如:三叉(三歧的道路);三木(古時套在犯人頸、手、足上的刑具);三節(農歷二月一日中和節、三月三上巳節、九月九日重陽節);三學(太學、武學、宗學;或指府學、州學、縣學);三衙(三次,三回);三巡(斟茶或酒三次);三休(三頓);三腳貓(比喻虛有其名而無真本事的人);三班六房(明清時地方官署中吏役的總稱);三已(謂三度或多次罷官);三五(謂十五天;十五歲)
有不速之客三人來。——《易·需》
紀之以三。——《國語·周語下》
〔古文〕弎【唐韻】【集韻】【韻會】蘇甘切【正韻】蘇監切,颯平聲。【說文】三,天地人之道也。謂以陽之一合隂之二,次第重之,其數三也。【老子·道德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史記·律書】數始於一,終於十,成於三。又【周禮·冬官考工記】凡兵無過三其身。又【左傳·昭七年】士文伯曰:政不可不愼,務三而已。一擇人,二因民,三從時。又【晉語】民生於三,事之如一。 又【周語】人三爲衆,女三爲粲,獸三爲羣。 又姓。明三成志。又漢複姓。屈原之後有三閭氏,三飯尞之後有三飯氏,三州孝子之後有三州氏。 又去聲。【韻會】蘇暫切。【論語】三思而後行。 又本作參。【博雅】參,三也。【周禮·冬官考工記】參分其股圍。【前漢·法志】秦造參夷之誅。與三同。 又【韻補】葉疏簪切,音森。【詩·召南】摽有梅,其實三兮。下葉今。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