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具詞語解釋 / 坐具是什麽意思
「坐具」詞語解釋

注音 ㄗㄨㄛˋ ㄐㄨˋ

拼音 zuò jù

詞類名詞

⒈  供人坐的用具。

⒉  佛教語。梵語(尼師檀)的意譯。亦稱“隨衣坐”。僧人用來護衣、護身、護床蓆臥具的布巾。見《四分律》卷十九。

國語辭典修訂本

坐具「ㄗㄨㄛˋ ㄐㄨˋ」

⒈  可坐的用具,如椅、凳等。

《老殘遊記·第一〇回》:「洞裡陳設甚簡,有幾張樹根的坐具,卻是七大八小的不勻,又都是磨得絹光。」

⒉  佛教僧侶的用具。指鋪在位置上供坐臥用的長方形布塊。

《彌沙塞五分戒本》:「若比丘為戲笑故,藏比丘若衣;若缽、坐具、針筒,如是一一生活具,若使人藏波逸提。」
《水滸傳·第六回》:「知客又與他披了袈裟,教他先鋪坐具。」

引證解釋

⒈  供人坐的用具。

《老殘遊記》第十回:“洞裡陳設甚簡,有幾張樹根的坐具,卻是七大八小的不勻。”

⒉  佛教語。梵語(尼師檀)的意譯。僧人用來護衣、護身、護床蓆臥具的布巾。見《四分律》卷十九。

《續傳燈錄·明辯禪師》:“﹝師﹞遂搖手曰:‘休懊惱。’以坐具搭肩上作女人拜。”
《水滸傳》第六回:“知客又與他披了袈裟,教他先鋪坐具。”

相關漢字解釋

坐字解釋具字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