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音 ㄕˇ ㄔㄣˊ
拼音 shǐ chén
⒈ 舊指奉使命往來國際間的官員。
英envoy;
⒉ 宋朝專管緝捕的武官。
例把林沖帶來使臣房裡寄了監。——《水滸傳》
英military officer;
使臣「ㄕˇ ㄔㄣˊ」
奉命往來國際間的官員。
造句東漢光武帝時,日本派使臣入貢,從此中日交通日益頻繁。
使臣「ㄕˇ ㄔㄣˊ」
⒈ 奉使命往來國際間的官員。
引《左傳·成公二年》:「寡君之命使臣,則有辭矣。」
⒉ 宋朝稱專管緝捕罪犯的武官。
引《水滸傳·第八回》:「且說兩個防送公人,把林沖帶來使臣房裡寄了監。」
《喻世明言·卷三六·宋四公大鬧禁魂張》:「即時差緝捕使臣馬翰,跟三日內要捉錢府做不是的賊人。」
⒊ 宮廷的樂官。
引宋·灌圃耐得翁《都城紀勝·瓦舍眾伎》:「淳熙間,德壽宮龍笛色,使臣四十名,每中秋或月夜,令獨奏龍笛。」
⒈ 宋 代府屬專管緝捕的官員。參見“使臣房”。
引《醒世恆言·灌園叟晚逢仙女》:“﹝大尹﹞即差緝捕使臣,帶領幾個做公的,押 張霸 作眼,前去捕獲……緝捕使臣一徑來到 秋公 園上。”
⒉ 身負君命,出使外國的官員。
引《詩·小雅·皇皇者華》小序:“皇皇者華,君遣使臣也,送之以禮樂,言遠而有光華也。”
《史記·張儀列傳》:“﹝ 秦 ﹞願以甲子合戰,以正 殷紂 之事,敬使使臣先聞左右。”
唐 李肇 《唐國史補》卷下:“開元 已前,有事於外,則命使臣,否則止。”
清 王韜 《使才》:“使臣以忠誠外結異國之知,內為朝廷耳目之寄,諸國有意外大事,立即奏聞,其職綦重焉。”
⒊ 泛稱皇帝所派遣負有專門使命的官員。
引《後漢書·張酺傳》:“張酺 反作色大言,怨讓使臣。”
宋 周密 《齊東野語·謝惠國坐亡》:“使臣至是一力迴護,幸而免焉。”
清 孫枝蔚 《句容遇牙含章請題二顏公祠》詩:“身作使臣歲復歲,生死何曾聞金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