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音 ㄅ一ˋ ㄓㄤˋ
拼音 bì zhàng
⒈ 遮蔽;障礙。
⒈ 亦作“蔽鄣”。
⒉ 阻隔;阻礙。
引《楚辭·卜居》:“屈原 既放三年,不得復見,竭知盡忠,而蔽鄣於讒。”
《漢書·李尋傳》:“忠直進,不蔽障。”
清 曹國榘 《顧樑汾纂<張太嶽書札奏疏>小引》:“其功盡在社稷,乃不能取悅群情,芥蔕於同時者,遂蔽障於讒。”
嚴復 《論八股存亡之關係》:“徒以八股未去,挾進士以為重,橫塞宇內,蔽障聰明。”
⒊ 遮蔽;護衛。
引漢 王充 《論衡·率性》:“起屋築墻,以自蔽障。”
宋 李綱 《條具防冬利害事件狀》:“臣所管 江西 一路,實為上流,輔翼 建康 駐蹕之所,蔽障 閩 廣。”
宋 程大昌 《演繁露·公侯干城》:“扞者,櫓也。雉堞可以蔽障城,是扞城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