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概括:一言以~之。
2.遮蓋;擋住:遮~。掩~。
蒙蔽
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讒諂之蔽明也。——《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又如:蔽蒙(蒙蔽;隱瞞);蔽晦(蒙蔽。受遮蔽因而不明)
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戰國策·齊策》
審斷,判決 。
如:蔽罪(定罪);蔽獄(冤獄)
堵塞 。
如:蔽塞(堵塞,或耳目思想被蒙蔽)
隱藏 蔽林間窺之。—— 唐· 柳宗元《三戒》
又如:蔽賢(隱蔽賢者,不使上知);蔽形(遮掩身體)
先生…引蔽驢后。——明· 馬中錫《中山狼傳》
庇護
又如:蔽護(掩護;庇護);蔽櫓(古代防御用的大盾);蔽辜(抵罪)
蓋借塞墻為蔽也。——清· 徐珂《清稗類鈔·戰事類》
掩飾
又如:蔽美(掩蓋他人的美德、長處);蔽惡(掩飾過錯和壞行為)
廉不蔽惡,恥不從枉。——《管子·牧民》
遮住,遮掩
景以蔽日。——《淮南子·修務》
旌蔽日兮敵若云。——楚· 屈原《九歌·國殤》
故能蔽不新成。——《老子》
蔽,障也,隱也。——《廣雅》
蒲蔽。——《周禮·巾車》。注:“車旁御風塵者。”
又如:隱蔽(借旁的事物來遮掩);屏蔽;蔽天(遮蔽天空,布滿了整個天空)
乘馬其蔽五。——《管子》。注:“所以捍車馬。”
蔽,蔽蔽小草也。——《說文》。朱駿聲曰:“此字本訓蓋覆也。”
陰翳蔽日。——清· 徐珂《清稗類鈔·戰事類》
項伯亦拔劍起舞,常以身翼蔽 沛公。——《史記》
(形聲。從艸,敝聲。本義:小草)
概括
一言以蔽之。——《論語·為政》
【集韻】【韻會】必袂切,音閉。【說文】小草也。 又【廣韻】掩也。【禮·月令】是察阿黨則罪,無有掩蔽。 又微也。【爾雅·釋詁疏】蔽者,覆障使微也。 又【論語】《詩》三百,一言以蔽之。【何晏註】猶當也。 又【小爾雅】斷也。 又【楚辭·招魂】菎蔽象碁。【註】蔽,博箸。 又地名。【鄭語】鄢、蔽、補、丹、依、?、歷、莘。【註】八邑也。 又【集韻】毗祭切,音弊。義同。 又分勿切,音弗。【周禮·春官·巾車】有蒲蔽、棼蔽、藻蔽、藩蔽。【註】蔽車禦風塵者。 又必列切,音龞。【類篇】薆也。【江淹詩】乳竇旣滴瀝,丹井復寥泬。嵒崿轉奇秀,崟岑還相蔽。 又匹蔑切,音撇。別也。一曰擊也,拂也。【史記·荊軻傳】跪而蔽席。 又璧吉切,音必。【詩·召南】蔽芾甘棠,沈重讀必。 或作、。考證:〔【鄭語】鄢蔽補丹依?歷莘。〕 謹照原文依?改依?。〔【周禮·春官】巾車有蒲蔽棼蔽藻蔽蘩蔽。〕 謹照原文蘩蔽改藩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