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官詞語解釋 / 三官是什麽意思
「三官」詞語解釋

注音 ㄙㄢ ㄍㄨㄢ

拼音 sān guān

⒈  古代三種官的合稱。指大司徒、大司馬、大司空。

⒉  古代三種官的合稱。軍隊中執掌鼓、金、旗以釋出軍令的三種官。

⒊  古代三種官的合稱。管理農、商、工的田師、市師、器師。

⒋  古代三種官的合稱。漢代管理鑄錢的均輸、鍾官、辨銅令三官。為水衡都尉之屬官。

⒌  古代三種官的合稱。三國時魏國稱廷尉屬官正、監、平為廷尉三官。

⒍  道教所奉的神。天官、地官、水官三帝的合稱。傳說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

⒎  人體三種器官。指耳、目、心。

⒏  人體三種器官。指口、目、耳。

德語 Han-Zeit : Kaiser, Kaiserin und Kaisermutter , Han-Zeit, 3 Ämter: Münze-Münz- und Kupferverwaltung , Himmel-Erde-Wasser, Ohr-Aug-Herz, Mund-Aug-Ohr

國語辭典修訂本

三官「ㄙㄢ ㄍㄨㄢ」

⒈  三種官的合稱:(1)​司徒、司馬、司空的總稱。(2)​漢代均輸、鍾官、辨銅令的合稱。《史記·卷三〇·平準書》裴駰集解引〈漢書百官表〉:「『水衡都尉,武帝元鼎二年初置,掌上林苑,屬官有上林均輸、鍾官、辨銅令。』然則上林三官,其是此三令乎?」

《左傳·昭公四年》:「使三官書之,吾子為司徒,實書名;夫子為司馬,與工正,書服;孟孫為司空,以書勳。」
《禮記·王制》:「大司徒·大司馬、大司空,齋戒受質,百官各以其成,質於三官。」

⒉  道教以天、地、水為「三官」。

⒊  人身上的三要處:(1)​耳、目、心之三器官。(2)​身體食、視、聽三要處。

《呂氏春秋·審分覽·任數》:「凡耳之聞也,藉於靜;目之見也,藉於昭;心之知也,藉於理。君臣易操,則上之三官者廢矣。」
《淮南子·詮言》:「三官交爭,以義為制者,心也。 」

引證解釋

⒈  古代三種官的合稱。指大司徒、大司馬、大司空。

《禮記·王制》:“大司徒、大司馬、大司空齋戒受質,百官各以其成,質於三官。”
《左傳·昭公四年》:“使三官書之,吾子為司徒,實書名;夫子為司馬,與工正,書服; 孟孫 為司空,以書勳。”
《孔子家語·正論》:“於奚 辭,請曲懸之樂,繁纓以朝,許之,書在三官。”
王肅 注:“司徒書名,司馬書服,司空書勳也。”

⒉  古代三種官的合稱。軍隊中執掌鼓、金、旗以釋出軍令的三種官。

《管子·兵法》:“三官:一曰鼓,鼓所以任也,所以起也,所以進也。二曰金、金所以坐也,所以退也,所以免也,三曰旗,旗所以立兵也,所以利兵也,所以偃兵也。此之謂三官,有三令而兵法治也。”

⒊  古代三種官的合稱。管理農、商、工的田師、市師、器師。

《荀子·解蔽》:“農精於田,而不可以為田師;賈精於市,而不可以為市師;工精於器,而不可以為器師。有人也,不能此三技,而可使治三官,曰精於道者也。”
《呂氏春秋·上農》:“凡民自七尺以上屬諸三官,農攻粟,工攻器,賈攻貨。”
高誘 注:“三官,農、工、賈也。”

⒋  古代三種官的合稱。 漢 代管理鑄錢的均輸、鍾官、辨銅令三官。為水衡都尉之屬官。

《史記·平準書》:“其後二歲,赤側錢賤,民巧法用之,不便,又廢。於是悉禁郡國無鑄錢,專令 上林 三官鑄。”
裴駰 集解引《漢書百官表》:“水衡都尉, 武帝 元鼎 二年初置,掌 上林苑,屬官有 上林 均輸、鍾官、辨銅令。”

⒌  古代三種官的合稱。 三國 時 魏國 稱廷尉屬官正、監、平為廷尉三官。

《三國志·魏志·鮑勳傳》:“詔曰:‘ 勛 指鹿作馬,收付廷尉。’廷尉法議:‘正刑五歲。’三官駁:‘依律罰金二斤。’帝大怒曰:‘ 勛 無活分,而汝等欲縱之!收三官已下付刺姦,當令十鼠同穴。’”
《資治通鑑·魏文帝黃初七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云:“三官,廷尉正、監、平也。”

⒍  道教所奉的神。天官、地官、水官三帝的合稱。傳說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

《黃庭內景經·沐浴》:“傳得可授告三官。”
務成子 注:“三官,天地水也。”
唐 吳筠 《遊仙》詩:“三官無遺譴,七祖升雲軿。”
明 歸有光 《汝州新造三官廟記》:“三官者出於道家,其説以天地水府為三元,能為人賜福赦罪解厄。”

⒎  人體三種器官。指耳、目、心。

《呂氏春秋·任數》:“凡耳之聞也,藉於靜;目之見也,藉於昭;心之知也,藉於理。君臣易操,則上之三官廢矣。”
高誘 注:“三官,耳、目、心。”

⒏  人體三種器官。指口、目、耳。

《淮南子·詮言訓》:“食之不寧於體,聽之不合於道,視之不便於性,三官交爭,以義為制者,心也。”
高誘 注:“三官,三關,謂食、視、聽也。”

相關漢字解釋

三字解釋官字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