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音 ㄇㄥˊ 一ㄚˊ
拼音 méng yá
詞類動詞
⒈ 草木剛長出嫩芽。
英sprout; germinate;
⒈ 比喻新生的事物。
英rudiment; shoot; germ;
英文 to sprout (lit. or fig.), to bud, to germinate, germ, seed, bud
德語 Keim (S), Keim..., Anfangs... (S), Schössling (S)
法語 boutonner
萌芽「ㄇㄥˊ ㄧㄚˊ」
1.草木初生。
造句春天來了,許多草木紛紛萌芽滋長。
2.比喻事物開始進行、活動。
造句科學本土化的種子早在十幾年前就萌芽了。
萌芽「ㄇㄥˊ 一ㄚˊ」
⒈ 草木初生。
引《樂府詩集·卷三八·相和歌辭十三·古辭·孤兒行》:「春氣動,草萌芽。」
⒉ 比喻事物的開始。
引漢·董仲舒《春秋繁露·必仁且知》:「凡災異之本,盡生於國家之失。國家之失,乃始萌芽。」
《文明小史·第一七回》:「但是目下還在萌芽時代,有學問的書翻了出來,恐怕人家不懂,反礙銷路。」
⒈ 亦作“萌牙”。
⒉ 草木初生的芽。
引《禮記·月令》:“﹝仲春之月﹞是月也,安萌牙,養幼少,存諸孤。”
唐 劉恂 《嶺表錄異》卷中:“﹝波斯棗﹞如小塊紫礦, 恂 亦收而種之,久無萌芽,疑是蒸熟也。”
清 韓泰華 《無事為福齋隨筆》捲上:“漫消磨、一寸光陰,一寸萌芽。”
⒊ 開始發芽。
引《漢書·東方朔傳》:“甘露既降,朱草萌牙。”
宋 梅堯臣 《依韻和持國新植西軒》:“澆灌同一時,萌芽或先後。”
清 高述明 《塞外》詩:“炎風初解凍,夏草漸萌芽。”
⒋ 開始產生。
引南朝 樑 劉勰 《文心雕龍·神思》:“刻鏤聲律,萌芽比興。”
宋 趙與時 《賓退錄》卷三:“西都 外戚之盛,萌芽於 元帝 之時。”
魯迅 《且介亭雜文·門外文談》:“文字在人民間萌芽,後來卻一定為特權者所收攬。”
⒌ 比喻始發或初生的事物。
引《漢書·李尋傳》:“宜察蕭牆之內,毋忽親疏之微。誅放佞人,防絶萌牙。”
唐 韓愈 《和侯協律詠筍》:“萌芽防寖大,覆載莫偏恩。”
明 方孝孺 《艾庵記》:“絶舊愆之萌芽,培天德而日滋。”
魯迅 《中國小說史略》第二篇:“故神話不特為宗教之萌芽,美術所由起,且實為文章之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