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狀像芽的東西:肉~(傷口愈合后多長出的肉)。
2.植物剛長出來的可以發育成莖、葉或花的部分:麥子發~兒了。
同本義
蔞蒿滿地蘆芽短。——宋· 蘇軾《惠崇
芽,萌芽也。——《說文》。段注:“古多以牙為芽。”
二月草已芽,八月草未枯。——宋· 沈括《夢溪筆談》
芽,孽也。——《廣雅·釋草》
春江晚景
遂令黃泉下,萌芽夭句尖。——韓愈《苦寒詩》
同芽者。
糞溉者先芽。
》
又如:芽茶(最嫩的茶葉)
(形聲。從艸,牙聲。本義:尚未發育成長的枝、葉或花的雛體)
形狀像芽的東西 。
如:肉芽(傷口愈合后多長出來的肉);銀芽(露出地面的銀礦石)
【唐韻】五加切【集韻】【韻會】【正韻】牛加切,音衙。【說文】萌芽也。【禮·月令】是月也,安萌芽。【呂氏春秋】萌芽始震,凝寒不形。【關尹子·四符篇】核芽相生。 又【博雅】始也。【參同契】隂陽之始,合黃芽。 又【韻補】牛何切,音俄。【白居易·種桃歌】食桃種桃核,一年核生芽。去春已稀少,今春漸無多。 又訛乎切,音吾。【揚雄·徐州箴】禍如丘山,本在萌芽。牧臣司徐,敢告僕夫。【唐韻古音】按《月令》《參同契》等書古音俱讀如吾,至《晉書》童謠,草木萌芽殺長沙,則轉爲今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