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否詞語解釋 / 臧否是什麽意思
「臧否」詞語解釋

注音 ㄗㄤ ㄆ一ˇ

拼音 zāng pǐ

詞類動詞

⒈  褒貶,評論。

陟罰臧否。——諸葛亮《出師表》
臧否政界。
臧否人物。

appraise;

⒉  善惡。

未知臧否。——《詩·大雅·抑》

good and evil;

德語 das Gute und Böse

國語辭典修訂本

臧否「ㄗㄤ ㄆ一ˇ」

⒈  善惡得失。

《詩經·大雅·抑》:「於呼小子,未知臧否。」
《文選·諸葛亮·出師表》:「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

⒉  評論、褒貶。

《文選·張衡·西京賦》:「街談巷議,彈射臧否,剖析毫釐,擘肌分理。」

引證解釋

⒈  善惡;得失。

《詩·大雅·抑》:“於呼小子,未知臧否。”
鄭玄 箋:“臧,善也。”
《左傳·隱公十一年》:“師出臧否,亦如之。”
杜預 注:“臧否,謂善惡得失也。”
晉 葛洪 《抱朴子·釋滯》:“世之謂一言之善,貴於千金,然蓋亦軍國之得失,行己之臧否耳。”
唐 白居易 《與昭義節度親事將士等書》:“況 元陽 勤儉恤下,寬厚愛人,久在 河陽,甚近 澤潞,元陽 臧否,卿等合諳。”
清 顧炎武 《菰中隨筆》:“吏曹案資署官,猶懼不給,何暇考察名實,區別臧否者乎?”

⒉  品評;褒貶。

漢 張衡 《西京賦》:“若其五縣遊麗辯論之士,街談巷議,彈射臧否,剖析毫釐,擘肌分理。”
三國 蜀 諸葛亮 《前出師表》:“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
唐 吳兢 《貞觀政要·慎終》:“陛下不審察其根源,而輕為之臧否,是將使守道者日疏,幹求者日進。”
明 方孝孺 《餘慶堂記》:“智可以臧否萬物,而不能必其子孫之皆賢。”
季羨林 《西諦先生》:“我們經常高談闊論,臧否天下人物,特別是古今文學家,直抒胸臆,全無顧忌。”

相關漢字解釋

臧字解釋否字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