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音 ㄕˊ ㄦˋ ㄔㄨˇ
拼音 shí èr chǔ
⒈ 舊譯“十二入”。佛教語。指眼、耳、鼻、舌、身、意六根與色、聲、香、味、觸、法六塵。謂根塵相互涉入而能產生知覺,如眼根與色塵涉入而產生眼識。
十二處「ㄕˊ ㄦˋ ㄔㄨˇ」
⒈ 佛教用語。佛教將認識的官能和認識物件共分成十二類。認識官能即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謂之六根。認識物件有:色、聲、香、味、觸、法,謂之六塵。處是生長門之意。因為一切心理活動都是由根和塵相結合而生,故稱為「十二處」。
引《大乘法苑義林章·卷一》:「苦非蘊,十二處非真實。」
⒈ 舊譯“十二入”。佛教語。指眼、耳、鼻、舌、身、意六根與色、聲、香、味、觸、法六塵。謂根塵相互涉入而能產生知覺,如眼根與色塵涉入而產生眼識。
引《楞嚴經》卷三:“復次 阿難,云何十二處,本如來藏妙真如性?”
真鑑 疏:“六根、六塵,故有十二,相教權立,言根一定在內,塵一定在外。又眼惟對色,耳唯對聲,各有方所定在。”
明 李贄 《初潭集·師友三》:“無時不夢,無刻不夢,天以春夏秋冬夢,地以山川土石夢,人以六根、六塵、十二處、十八界夢。”
呂澂 《中國佛學源流略講》第三講:“《放光》譯出後,‘事數’比較完備了,如用五蘊、十二處、十八界等來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