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音 ㄉㄚˋ ㄈㄤˊ
拼音 dà fáng
⒈ 古代祭祀時盛牲畜的用具,通稱俎。
⒉ 唐世家大族各支以房劃分,用始祖的官名、爵名或封地稱其房,長次之間並有大房、小房、第二房、第三房等分別。後世家族以大房稱長房。
⒊ 宋時稱小偷聚集之處。
⒋ 指比較大的房子。
⒌ 山名。在河北省房山縣西北。
大房「ㄉㄚˋ ㄈㄤˊ」
家族的長房。
造句在以往的觀念中,大房在家族中的地位比較高,但擔負的責任相對也比較大。
大房「ㄉㄚˋ ㄈㄤˊ」
⒈ 家族的長房。
引《儒林外史·第四回》:「只因城裡張大房裡想我屋後那一塊田,又不肯出價錢。」
⒉ 古祭器,玉飾的俎。
引《詩經·魯頌·閟宮》:「籩豆大房,萬舞洋洋。」
⒈ 古代祭祀時盛牲畜的用具,通稱俎。
引《詩·魯頌·閟宮》:“毛炰胾羹,籩豆大房。”
毛 傳:“大房,半體之俎也。”
鄭玄 箋:“大房,玉飾俎也。其制足間有橫,下有柎,似乎堂後有房然。”
《樂府詩集·郊廟歌辭十二·周宗廟樂舞辭》:“黍稷惟馨,籩豆大房。”
⒉ 唐 世家大族各支以房劃分,用始祖的官名、爵名或封地稱其房,長次之間並有大房、小房、第二房、第三房等分別。後世家族以大房稱長房。
引《新唐書·宰相世系表二下》:“崔 氏定著十房:一曰 鄭州,二曰 鄢陵,三曰 南祖,四曰 清河大房,五曰 清河小房 ……八曰 博陵大房,九曰 博陵第二房,十曰 博陵第三房,宰相二十三人。”
《儒林外史》第四四回:“施二先生 説乃兄中了進士,他不曾中,都是太夫人的地葬的不好,只發大房,不發二房。”
⒊ 宋 時稱小偷聚集之處。
引《宋史·王巖叟傳》:“都城群偷所聚謂之‘大房’,每區容數十百人,淵藪詭僻,不可勝究。”
⒋ 指比較大的房子。
引《京本通俗小說·錯斬崔寧》:“漸漸大房改換小房,賃得兩三間房子。”
⒌ 山名。在 河北省 房山縣 西北。
引清 顧祖禹 《讀史方輿記要·直隸二·順天府》:“大房山,縣西十五里,境內諸山,此山最為雄秀。古碑雲:幽 燕 之奧室也。山下有 聖水泉,西南有 伏龍穴 ……山亦名 大防山,亦曰 大房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