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音 ㄙㄢ ㄑ一ㄡ
拼音 sān qiū
⒈ 指秋收、秋耕、秋播。
英the three autumn jobs (harvesting, ploughing and sowing);
⒉ 指秋季的三個月。
英the three months of autumn;
⒊ 秋季的第三個月,即農曆九月。
英the third month of autumn;
⒋ 指三年。
例一日不見,如隔三秋。
只言期一載,誰謂歷三秋!——李白《江夏行》
英three years;
三秋「ㄙㄢ ㄑㄧㄡ」
三年。後比喻很長的一段時間。
造句一日不見,如隔三秋。
三秋「ㄙㄢ ㄑ一ㄡ」
⒈ 三年。
引《詩經·王風·采葛》:「彼採蕭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
⒉ 秋天。因秋天分為初秋、仲秋、季秋,故合稱為「三秋」。
引《文選·王融·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五首之一》:「幸四境無虞,三秋式稔。」
唐·李善·注:「秋有三月,故曰三秋。」
⒊ 深秋。指秋季的第三個月。
引唐·王勃〈滕王閣序〉:「時維九月,序屬三秋。」
唐·白行簡〈李都尉重陽日得蘇屬國書〉詩:「三秋異鄉節,一紙故人書。」
⒈ 謂九個月。一秋三月,三秋為九月。
引《詩·王風·采葛》:“一日不見,如三秋兮。”
孔穎達 疏:“年有四時,時皆三月,三秋謂九月也。”
一說指三年。見 清 俞樾 《古書疑義舉例·以小名代大名例》。 晉 陸機 《輓歌》之一:“三秋猶足收,萬世安可思!”
宋 李彌遜 《水調歌頭·次向伯恭薌林見寄》詞:“不見隱君子,一月比三秋。”
《燕山外史》卷二:“室邇人遐,每切三秋之感。”
⒉ 指秋季。七月稱孟秋、八月稱仲秋、九月稱季秋、合稱三秋。
引晉 陶潛 《閒情賦》:“願在莞而為席,安弱體於三秋。”
《文選·王融<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四境無虞,三秋式稔。”
李善 注:“秋有三月,故曰三秋。”
宋 柳永 《望海潮》詞:“重湖迭巘清佳,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清 納蘭性德 《與顧樑汾書》:“天清氣朗,時值三秋。”
⒊ 指秋季的第三月,即農曆九月。
引北周 庾信 《至仁山銘》:“三秋雲薄,九日寒新。”
唐 白行簡 《李都尉重陽日得蘇屬國書》詩:“三秋異鄉節,一紙故人書。”
⒋ 秋收、秋耕、秋種的統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