惕息詞語解釋 / 惕息是什麽意思
「惕息」詞語解釋

注音 ㄊ一ˋ ㄒ一

拼音 tì xī

⒈  謂心跳氣喘。形容極其恐懼。指喘息。多以“不敢惕息”形容恐懼。

國語辭典修訂本

惕息「ㄊ一ˋ ㄒ一」

⒈  戰兢恐懼而喘息。形容害怕到了極點。

《漢書·卷六二·司馬遷傳》:「當此之時,見獄吏則頭槍地,視徒隸則心惕息。」
《宋史·卷二六七·陳恕傳》:「旋出知江陵府,大發群吏奸贓,坐徒、流、停、廢者甚眾,郡內惕息。」

引證解釋

⒈  謂心跳氣喘。形容極其恐懼。

《漢書·司馬遷傳》:“當此之時,見獄吏則頭槍地,視徒隸則心惕息。”
顏師古 注:“惕,懼也。息,喘息也。”
唐 李紳 《卻到浙西》詩:“苛政尚存猶惕息,老人偷拜擁前舟。”
《明史·韓雍傳》:“兩地鎮守宦官素驕恣,亦惕息無敢肆。”
無名氏 《康有為》:“康有為 高官厚祿之思想瀰漫於腦筋,驟不可爬搔,而又惕息於戊戌之危機,奉數行之密詔,感泣至今,思得當以報於 漢 也。”

⒉  指喘息。多以“不敢惕息”形容恐懼。

漢 揚雄 《長楊賦》:“﹝ 匈奴 ﹞二十餘年矣,尚不敢惕息。”
《新唐書·辛雲京傳》:“回紇 恃舊勳,每入朝,所在暴鈔,至 太原,雲京 以戎狄待之,虜畏不敢惕息。”

相關漢字解釋

惕字解釋息字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