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音 ㄅㄨˇ ㄈㄥ ㄓㄨㄛ 一ㄥˇ
拼音 bǔ fēng zhuō yǐng
詞類形容詞
⒈ 風和影都是無形的東西,形容言行的立論沒有事實根據,憑空臆想。
例若悠悠地,似做不做,如捕風捉影,有甚長進!——宋·朱熹《學一》
英catch at shadows; run after a shadow; make accusations on hearsay;
相似詞
廁所訊息 道聽途說 疑神疑鬼 空穴來風 附耳射聲 無中生有 道聽途看 繫風捕影 子虛烏有 摶空捕影 捉風捕影 繫風捕景 望風捕影 不足為憑
相反詞
信而有徵 耳聞目睹 言之鑿鑿 言必有據 真憑實據 實事求是 確鑿不移 人言鑿鑿 有案可稽
捕風捉影「ㄅㄨˇ ㄈㄥ ㄓㄨㄛ ㄧㄥˇ」
比喻所做之事或所說的話毫無根據,憑空揣測。
造句社會上多的是喜歡捕風捉影,造謠生事的人。
捕風捉影「ㄅㄨˇ ㄈㄥ ㄓㄨㄛ 一ㄥˇ」
⒈ 比喻所做之事或所說的話毫無根據,憑空揣測。也作「繫風捕景」。
引《儒林外史·第四五回》:「餘持又稟道:『可見這關文是個捕風捉影的了。』」
《紅樓夢·第九五回》:「襲人心裡著忙,便捕風捉影的混找。」
⒉ 比喻事情毫無成果、徒勞無功。
⒈ 《漢書·郊祀志下》有“聽其言,洋洋滿耳,若將可遇,求之,盪盪如係風捕景,終不可得”語。後多作“捕風捉影”。喻虛幻無實或無根據地臆測。
引《朱子語類》卷六九:“若有一豪之不實,如捕風捉影,更無下功處,德何由進?”
明 李東陽 《麓堂詩話》:“唐 人不言詩法,詩法多出 宋 ……而天真興致,則未可與道,其高者失之捕風捉影,而卑者坐於黏皮帶骨。”
清 李漁 《意中緣·名逋》:“似一對 蓬萊 避劫仙,見草木皆雷電,還只怕捕風捉影追下遙天。”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英傑歸真》:“且術士喜言怪誕……並造出無數捕風捉影之説,觀形察色之機,以肥囊利己。”
魯迅 《南腔北調集·經驗》:“自然,捕風捉影的記載,也是在所不免的。”
亦省作“捕風”。 清 黃六鴻 《福惠全書·刑名·問疑》:“打死之事,茫然捕風。”
亦作“捕影繫風”。 《梁書·劉孝綽傳》:“但雕朽汙糞,徒成延奬;捕影繫風,終無効答。”
南唐 史虛白 《釣磯立談》:“於是連兵十數年,國削民乏,渺然視太平之象,更若捕影繫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