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音 ㄊ一ㄢ ㄏㄜˊ
拼音 tiān hé
⒈ 謂自然和順之理;天地之和氣。
⒉ 謂人體之元氣。
⒊ 天氣和暖。
天和「ㄊ一ㄢ ㄏㄜˊ」
⒈ 天地祥和之氣。
引《漢書·卷二二·禮樂志》:「皇皇鴻明,蕩侯休德。嘉承天和,伊樂厥福。」
⒉ 人的元氣。
引《莊子·知北遊》:「若正汝形,一汝視,天和將至。」
⒈ 謂自然和順之理;天地之和氣。
引《莊子·庚桑楚》:“故敬之而不喜,侮之而不怒者,唯同乎天和者為然。”
《莊子·知北遊》:“若正汝形,一汝視,天和將至。”
成玄英 疏:“汝形容端雅,勿為邪僻,視聽純一,勿多取境自,然和理歸至汝身。”
《淮南子·俶真訓》:“含哺而遊,鼓腹而熙,交被天和,食於地德。”
唐 孟郊 《蜘蛛諷》詩:“萬類皆有性,各各稟天和。”
《紅樓夢》第十六回:“且父母在家,思想女兒,不能一見,倘因此成疾,亦大傷天和之事。”
⒉ 謂人體之元氣。
引《文子·下德》:“目悅五色,口肥滋味,耳淫五聲,七竅交爭,以害一性,日引邪欲,竭其天和,身且不能治,奈治天下何!”
晉 葛洪 《抱朴子·道意》:“精靈困於煩擾,榮衛消於役用。煎熬形氣,刻削天和。”
宋 蘇軾 《和寄天選長官》詩:“虛懷養天和,肯徇奔走鬧。”
《封神演義》第一百回:“李靖 等慰之曰:‘陛下當善保天和,則臣等不勝慶幸。’”
清 顧炎武 《寄子嚴》詩:“不幸喪厥明,猶能保天和。”
⒊ 天氣和暖。
引明 何景明 《立春日作》詩之二:“鳥鳴知天曙,冰泮知天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