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音 ㄜˊ ㄊㄡˊ
拼音 é tóu
⒈ 把柄;訛詐的由頭、藉口。
⒉ 呆子。
訛頭「ㄜˊ ㄊㄡˊ」
⒈ 隱私、過錯。清·顧炎武也作「囮頭」。
引《日知錄·卷三二·訛》:「京師奸宄叢集,遊手成群,有謂之把棍者,有謂之拏訛頭者。」
《文明小史·第六回》:「因他二位與黃舉人有點瓜葛,就此想去起他的訛頭。」
⒈ 把柄;訛詐的由頭、藉口。
引清 顧炎武 《日知錄·訛》:“泰昌 元年八月,御史 張潑 言:京師奸宄叢集,遊手成群,有謂之把棍者,有謂之拏訛頭者。”
原注:“偵知一人作姦,則尾隨其後,陷人於罪,從而嚇詐金錢,謂之拏訛頭,即 漢 律所謂恐愒受賕。”
《文明小史》第六回:“且説知單發出之後,便為府差所知,因他二位與 黃舉人 有點瓜葛,就此想去起他的訛頭。”
茅盾 《林家鋪子》五:“不過他一定要來找訛頭生事!這種人比強盜還狠心!”
⒉ 呆子。
引《何典》第七回:“只是做那尋章摘句的書訛頭,卻終無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