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字筆順動畫
注音:ㄆㄨˊ
拼音:
筆劃:13
倉頡:TEIB
部首:
五行:
吉凶:
五筆:AIGY
簡體:
筆順:橫、 豎、 豎、 點、 點、 提、 橫、 豎、 橫折鉤、 橫、 橫、 豎、 點
吉凶:
五筆:AIGY
簡體:
异体字:
部首筆劃:3
常用字:
基本釋義

香蒲,俗稱蒲草。多年生草本植物。生於水邊或池沼內。根狀莖橫生,花穗形狀像蠟燭。葉片供編織,根狀莖可提取淀粉。

詳細釋義
蒲 [pú]
〈動〉
  1. 伏地而行

    奉壺飲冰以蒲伏焉。——《左傳·昭公十三年》

    又如:蒲伏(匍匐。伏地而行);蒲服(蒲伏,伏地膝行);蒲望(蒲伏)

〈名〉
  1. 同本義

    蒲,水草也。可以作席。——《說文》

    又如:蒲甸兒(亦作“蒲墊”。用蒲草編的坐墊);蒲柳(比喻身微低賤);蒲草毛窩(一種用蒲草編成的深幫圓底鞋子,里面雜有雞毛、蘆花等物);蒲鞭示辱(以薄為鞭,薄罰示恥);蒲帆(用蒲葉編成的船帆)

    有蒲與荷。——《詩·陳風·澤陂》

    男執蒲璧。——《周禮·大宗伯》。注:“蒲為席,所以安人。”

    共其葦蒲之事。——《周禮·澤虞》。注:“以為席。”

  2. 春秋晉地,在今山西省隰縣西北

  3. 古邑名

  4. 樗蒲 。古代一種游戲,像后代的擲色子。

    如:蒲戲(樗蒲之戲);蒲弈(樗蒲之戲)

  5. 菖蒲 。

    如:蒲節(端午節);蒲人(以菖蒲扎成的人像);蒲酒(菖蒲酒);蒲練(用蒲之纖維織成的布);蒲艾(菖蒲與艾草)

  6. (形聲。從水丱,浦聲。本義:植物名。香蒲)

  7. 同今“葡萄”。

    如:蒲萄;蒲陶;蒲桃

  8. 姓。

    如:漢有蒲昌、蒲遵

  9. 用草蓋的圓頂屋 。

    如:蒲屋(茅屋);蒲室(茅屋);蒲庵(草庵)

  10. 即今人所稱“水楊”。也稱“蒲楊”、“蒲柳”

    不流束蒲。——《詩·王風·揚之水》

    又如:蒲柳(植物名,即水楊。質性柔弱且又樹葉早落,所以用來比喻衰弱的體質);蒲姿(蒲柳之姿);蒲楊(蒲柳)

  11. 春秋衛地,戰國屬魏。在今河南省長垣縣

其他
姓名學:
筆順編號:1224411251124
四角號碼:44127
UniCode:U+84B2
規範編號:2857
首尾分解查字:艸浦
漢字部件構造:艸氵甫
粵語:pou4
上古音:魚部并母,bua
閩南語:poD5
平水韻:上平七虞·入聲十藥
康熙字典索引:頁1049第37
故訓彙纂索引:1961|2039.4
康熙字典解釋

【唐韻】薄胡切。水草,可以爲席。【禮·玉藻】連用湯履蒲席。【釋名】蒲,草也。【周禮·天官·醢人】深蒲。【詩·大雅】維筍及蒲。【後漢·劉寬傳】吏人有過,但用蒲鞭罰之。 又【詩·王風】揚之水,不流束蒲。【陸璣疏】蒲柳有兩種,皮正靑者曰小楊,其一種皮紅者曰大楊。 又【周禮·春官】男執蒲璧。【註】或以蒲爲瑑飾。 又【禮·明堂位】周以蒲勺。【註】蒲謂合蒲,當刻勺爲蒲頭,其口微開如蒲草。 又【釋名】草圓屋曰蒲。蒲,敷也。 又人名。【華陽國志】望帝更名蒲。【高士傳】蒲衣,舜時賢人。【淮南子·人閒訓】蒲且子之巧,亦弗能加也。 又地名。【春秋·桓三年】齊侯、衞侯胥命於蒲。 又水名。【水經注】河水又南,合蒲水。 又山名。【史記·封禪書】有蒲山。 又臺名。【述異記】東海上有蒲臺,秦王至此縈蒲繫馬。 又姓。【十六國春秋】符洪家生蒲五丈長,時人異之,謂之蒲家。 又【韻會】通蒱。【馬融·樗蒲賦】道德旣備,好此樗蒲。 又通匍。【左傳·昭十三年】懷錦、奉壺、飮冰,以蒲伏焉。 又【類篇】傍各切。與薄通,蒲姑,地名。【竹書紀年】太戊城蒲姑。 又去聲,蒲萄,果名。【芥隱筆記】樂天詩:羌管吹楊柳,燕姬酌蒲萄。 又葉頗五切,音浦。【韻補】《周禮·職方氏》其澤藪曰弦蒲,鄭氏讀上聲,《詩》不流束蒲,葉下戍許。考證:〔【淮南子·人閒訓】蒲且子之功,亦勿能加也。〕 謹照原文功改巧。勿改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