欷字筆順動畫
注音:ㄒㄧ
拼音:
筆劃:11
倉頡:KBNO
部首:
五行:
吉凶:
五筆:QDMW
簡體:
筆順:撇、 點、 橫、 撇、 豎、 橫折鉤、 豎、 撇、 橫撇/橫鉤、 撇、 捺
吉凶:
五筆:QDMW
簡體:
异体字:
部首筆劃:4
常用字:
基本釋義

〔欷歔〕同“唏噓”

詳細釋義
欷 [xī]
〈動〉
  1. (形聲。從欠,希聲。“欠”與出氣有關。本義:抽噎;哽咽)同本義

    又如:欷歔(哽咽;嘆氣);欷吁(嗟嘆的聲音)

    直憯悽惏栗,清劆塱涼增欷。——《文選·宋玉·風賦》

其他
姓名學:非姓氏
筆順編號:34132523534
四角號碼:47282
UniCode:U+6B37
首尾分解查字:希欠
粵語:hei1
平水韻:上平五微·去聲五未
康熙字典索引:頁568第04
故訓彙纂索引:1171|1249.6
漢語字典索引:卷3頁2140第06
康熙字典解釋

【唐韻】【集韻】【韻會】香衣切,音希。【說文】歔也。【徐曰】歔欷者,悲泣氣咽而抽息也。一曰歔欷,懼貌。【屈原·離騷】曾歔欷余鬱邑。【後漢·馮衍傳】忠臣過故墟而歔欷。 通作唏。【史記·諸侯年表】紂爲象箸而箕子唏。【註】卽欷歔之欷。【韓愈·送區弘詩】獨子之節可歎唏。【註】與欷同。哀而不止。 又【廣韻】【集韻】【韻會】許旣切,音餼。義同。一曰泣餘聲。【宋玉·風賦】淸涼增欷。【張衡·南都賦】坐者悽欷。【註】欷,虛毅切。又【王僧虔·祭顏延之文】以此忍哀,敬陳奠饋。申酌長懷,顧望歔欷。【杜甫·荒村詩】鄰人滿牆頭,感歎亦歔欷。皆讀去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