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憑空捏造的話:造~。
2.歌謠:民~。童~。
行歌,樂曲
又如:謠曲(謠言。風謠,歌謠);民謠;童謠
好為廬山謠。——李白《廬山謠》
吾聞文、成之世,童謠有之。——《左傳·昭公二十五年》
流言
又如:謠誘(花言巧語,誘人上當)
眾女嫉余之娥眉兮,謠諑謂余以善淫。——《楚辭·離騷》
(形聲。)
其歌聲比余謠。——《書·大傳》
心之憂矣,我歌且謠。——《詩·魏風·園有桃》
辨妖祥於謠。——《國語·晉語》
西王母為王謠。——《列子·周穆王》
有章句曰歌,無章曲曰謠。——《韓詩章句》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餘招切,音遙。與?同。謠歌也。【爾雅·釋樂】徒歌謂之謠。【詩·魏風】我歌且謠。【傳】曲合樂曰歌,徒歌曰謠。孫炎曰:聲消搖也。韓詩曰:有章曲曰歌,無章曲曰謠。戴侗曰:歌必有度曲節,謠則但搖曳永誦之,兒童皆能爲,故有童謠也。【前漢·藝文志】孝武立樂府而采歌謠。【南齊書·五行志】歌謠,口事也。口氣逆則惡言,或有怪謠焉。 又毀也。詳諑字註。 又【集韻】或作猶。【禮·檀弓】陶斯詠,詠斯猶。 又【韻會】通作繇。【前漢·李尋傳】人民繇俗。【師古註】謂若童謠,及輿人之誦。 又葉夷周切,音由。【前漢·班固敘傳】嬀巢姜於孺筮兮,旦算祀於挈龜。宣曹興敗於下夢兮,魯衞名諡於銘謠。龜音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