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用竹竿等挑起來垂直掛著的長條形旗子。
通“翻”。變動;反覆;翻轉,翻騰
又如:幡幡(翻動的樣子);幡纚(飛揚的樣子)
幡比翄回集,貳雙飛常羊。——《漢書》
君子之學如蛻,幡然遷之。——《荀子·大略》
既而幡然改曰:與我處畎畝之中。——《孟子·萬章上》
冠上的巾飾
卻非冠,制似長冠,下促。宮殿門吏仆射冠之。負赤幡,青翅燕尾,諸仆射幡皆如之。——《后漢書》
簿冊 。
如:幡薄(丹書符箓之類)
用竹竿等直著掛的長條形旗子。泛指旗幟
又如:幡幢(作為儀仗用的旗幟);幡信(題表官號以為符信的旗幟);幡旆(旗幟之類);幡旄(旌旗的羽毛飾);幡麾(指揮用的幡旗)
青崔白鵠舫,四角龍子幡。——《玉臺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如:舉幡
如:幡布(抹布)
通“旛”。長幅下垂的旗
垂絳幡之素蜺兮,載云氣而上浮。——《史記·司馬相如列傳》
(形聲。從巾,番聲。本義:擦拭寫字板的布)
同本義
【集韻】【韻會】孚袁切【正韻】孚艱切,音翻。【說文】幡,書兒拭觚布也。【徐鉉曰】觚,八棱木,於上學書已,以布拭之。今俗呼幡布,內則所謂帉帨是也。 又【集韻】一曰幟也。【崔豹古今注】信幡,古之幑號也,所以題表官號以爲符信,故謂爲信幡也。【前漢·鮑宣傳】宣坐大不敬下獄,博士弟子王咸舉幡太學下,曰:欲救鮑司隷者會此下。 又三幡。【孫綽·遊天臺賦】泯色空以合跡,忽卽有而得。釋二名之同出,消一無於三幡。【註】三幡,色一也,色空二也,觀三也。言三幡雖殊,消令爲一,同歸於無也。郤敬輿與謝慶緒書論三幡義,曰:近論三幡諸人,猶多欲旣觀色空,別更觀識,同在一有而重假二觀。於理爲長。然敬輿之意,以色空及觀爲三幡,識空及觀亦爲三幡。 又與翻通。【詩·小雅】幡幡瓠葉。【傳】幡幡,瓠葉貌。【孟子】旣而幡然改。【註】幡,反也。【司馬相如·上林賦】垂條扶疎,落英幡纚。【註】師古曰:幡纚,飛揚貌。 又【詩·小雅】威儀幡幡,舍其坐遷。【傳】幡幡,失威儀貌。 又【集韻】符袁切,音煩。義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