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字筆順動畫
注音:ㄅㄧㄥ
拼音:bīng
筆劃:6
倉頡:IME
部首:
五行:
吉凶:
五筆:UIY
簡體:
筆順:點、 提、 豎鉤、 橫撇/橫鉤、 撇、 捺
吉凶:
五筆:UIY
簡體:
异体字:仌冫氷
部首筆劃:2
常用字:
基本釋義

1.像冰的東西:~片。~糖。干~。

2.水在0℃或0℃以下凝結成的固體:湖里結~了。

3.姓。

4.因接觸涼的東西而感到寒冷:剛到中秋,河水已經有些~腿了。

5.把東西和冰或涼水放在一起或放在冰箱里使涼:把汽水~上。

詳細釋義
冰 [bīng]
〈名〉
  1. (會意。從仌,從水。金文作“仌”。金文字形表示水凝成冰后,體積增大,表面上漲(上拱)形。《說文》:“凍也,象水凝之形”。小篆繁化,增加“水”變成。從“仌”從“水”的會意字,於是“仌”就專用作部首。本義:水凍結而成的固體)

  2. 冰人,即媒人 。

    如:冰議(指嫁娶之事);冰語(媒人的話);冰斧(媒人);冰媒(媒人)

  3. 同本義

    冰,水為之。——《荀子·勸學》

    履霜堅冰至。——《易·坤》

    公徒釋甲,執冰而踞。——《左傳·昭公二十五年》

    又如:冰扳(冰鎮);冰麝(冰片與麝香);冰清水冷(像冰和水一樣的清冷);冰前刮雪(喻雪上加霜之事);冰玉自信(自知冰清玉潔,并無茍且之事);冰輪(比喻月亮)

    冰解而凍釋。——《管子·五行》

    冰者,陰之盛而水滯者也。——《漢書·五行志》

    迨冰未泮。——《詩·邶風·匏有苦葉》

    冰,水堅也。——《說文》

〈形〉
  1. 冷,涼 。

    如:冰食(冷食);冰甃(指寒涼的水井);冰澈(寒涼清澈)

  2. 清白,晶瑩

    又如:冰操(廉潔的操行)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3. 結晶成固體的,成結晶形的 。

    如:冰糖

〈動〉
  1. 結冰,凍結

    水始冰,地始凍。——《禮記·月令》

  2. 使感到極冷

    又如:這水冰手

    風月冰人別是鄉。——楊萬里《六月二十四日病起喜雨聞鶯》

  3. 把東西和冰或冷水放在一起使變涼 。

    如:把兩瓶汽水冰一冰

其他
姓名學:非姓氏
筆順編號:412534
四角號碼:32190
UniCode:U+51B0
規範編號:0513
首尾分解查字:冫水
漢字部件構造:冫水
粵語:bing1
上古音:蒸部幫母,pi?ng
閩南語:peng1
平水韻:下平十蒸
康熙字典索引:頁131第24
故訓彙纂索引:208|0286.3
漢語字典索引:卷1頁0295第09
康熙字典解釋

〔古文〕【唐韻】筆陵切【集韻】【韻會】悲陵切,逼平聲。【說文】本作仌。【徐曰】今文作冰。【韓詩】說冰者,窮谷隂氣所聚,不洩,則結而爲伏隂。【禮·月令】孟冬水始冰,仲冬冰益壯,季冬冰方盛。水澤腹堅,命取冰,冰以入。【周禮·天官】淩人共冰。秋刷冰室,冬藏春啓,夏頒冰。又【爾雅·釋器】冰,脂也。【註】莊子云:肌膚若冰雪。冰雪,脂膏也。【疏】脂膏一名冰脂。又矢筩蓋曰冰。【左傳·昭二十五年】公徒釋甲執冰而踞。【註】冰,櫝丸蓋。【疏】盛弓者也。或云:櫝丸是箭筩,其蓋可以取飮。又【集韻】【正韻】魚陵切,音凝。同凝。【正韻】古文冰作仌,凝作冰。後人以冰代仌,以凝代冰。又【集韻】讀去聲,逋孕切。【唐書·韋思謙傳】涕泗冰須。【註】謂涕著須而凝也。【李商隱詩】碧玉冰寒漿。又【韻補】葉筆良切,音近浜。【琳·大荒賦】心慇懃以伊感兮,愵永思以增傷。悵太息而攬涕,乃揮雹而淚冰。考證:〔【韓詩外傳】冰者,窮谷隂氣所聚,不洩,則結爲伏隂。〕 謹按韓詩外傳無此語,查初學記引作韓詩。謹照初學記原文省外傳二字。冰字上增說字。結字下增而字改。〔【正韻】古文冰作仌,凝作冰。後人以冰代仌,以凝伐冰。〕 謹按文義伐冰改代冰。

相反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