貉字筆順動畫
注音:ㄏㄠˊ
拼音:
筆劃:13
倉頡:BHHER
部首:
五行:
吉凶:
五筆:EETK
簡體:
筆順:撇、 點、 點、 撇、 彎鉤、 撇、 撇、 撇、 橫撇/橫鉤、 捺、 豎、 橫折、 橫
吉凶:
五筆:EETK
簡體:
异体字:貈狢
部首筆劃:7
常用字:
基本釋義
[ háo ]

同“貉(hé)”。用於“貉子”“貉絨”。

[ mò ]

同“貊”。

[ hé ]

1.也叫狗獾。哺乳動物。外形像狐,但體較胖,尾較短。穴居河谷、山邊和田野間。

2.古又同“貊(mò)”。

詳細釋義
貉 [hé]
〈名〉
  1. (形聲。從豸(zhì),長脊的野獸,各聲。本義:一種野獸,通稱“貉子”,也叫“貍”)

  2. 另見 háo

  3. 同本義 食肉目犬科的一種動物(Nyctereutes procyonoides ),產地包括中、日、朝和烏蘇里邊區。有三個亞種,產於中國東北、華北、華中、東南和西南各省區,是著名的毛皮獸,它的毛皮被稱為貉子皮或貉絨

貉 [háo]
  1. 另見 hé

  2. —— 義同“貉”(hé)

其他
姓名學:
筆順編號:3443533354251
四角號碼:27264
UniCode:U+8C89
規範編號:5512
首尾分解查字:豸各
漢字部件構造:豸夂口
粵語:hok6
平水韻:入聲十藥
康熙字典索引:頁1201第13
故訓彙纂索引:2171|2249.3
康熙字典解釋

【集韻】【韻會】【正韻】曷各切,音鶴。本作貈。【正字通】貉似貍,銳頭,尖鼻斑色,毛深厚溫滑,可爲裘。【墨客揮犀】貉狀似兔,性嗜紙,人或擊之,行數十步,輒睡,以物擊竹警之,乃起,旣行復睡。【詩·豳風】一之日於貉。【箋】往搏貉,以自爲裘也。【周禮·冬官考工記】貉踰汶則死。【淮南子·修務訓】貛貉爲曲穴。 又蟲名。【爾雅·釋蟲】國貉蟲蠁。【註】今呼蛹蟲。 又【廣韻】下各切,音涸。義同。 又【唐韻】【集韻】【韻會】莫白切,音陌。【說文】北方豸種。【五經文字】貉,經典相承作蠻貊。【周禮·夏官·職方氏】四夷八蠻七閩九貉。又【秋官·貉隷註】征東北夷所獲,選以爲役員。【公羊傳·宣十五年】寡乎什一,大貉小貉也。【孟子】子之道,貉道也。【註】貉,在荒服者也。貉之稅二十而取一。 又【爾雅·釋詁】貉,縮綸也。【註】綸,繩也。謂牽縛縮貉之。 又【集韻】末各切,音莫。【爾雅·釋詁】靜也。 又【集韻】【正韻】莫駕切。同禡。【周禮·春官·肆師】凡四時之田獵,祭表貉則爲位。【註】貉,師祭也。【爾雅·釋天】是禷是禡。【疏】禡,《周禮》作貉。貉又爲貊字,古今之異也。考證:〔【周禮·夏官·職方氏】四夷八蠻七閩八貉。〕 謹照原文八貉改九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