甑字筆順動畫
注音:ㄗㄥˋ
拼音:zèng
筆劃:16
倉頡:CAMVN
部首:
五行:
吉凶:
五筆:ULJN
簡體:
筆順:捺撇豎折豎捺撇橫豎折橫橫橫折折捺
吉凶:
五筆:ULJN
簡體:
异体字:
部首筆劃:4
常用字:
基本釋義

1.古代炊具,底部有許多小孔,放在鬲(lì)上蒸食物。

2.蒸餾或使物體分解用的器皿:曲頸~。

3.甑子。

詳細釋義
甑 [zèng]
〈名〉
  1. 同本義

    甑,甗也。——《說文》

    朝甑米空烹芋粥,夜缸油盡點松明。——宋· 陸游《雜題六首》

    許子以釜甄爨,以鐵耕乎?——《孟子·滕文公上》

    甑,自關而東謂之甗,或謂之甑。——《方言》五

    荷甑墮地,不顧而去。——《后漢書·孟敏傳》

  2. 蒸餾或使物體分解用的器皿 。

    如:曲頸甑

  3. 蒸米飯的用具,略像木桶,有屜子而無底,亦作“甑子”。

    如:他到灶屋抓了一把甑邊飯

  4. (形聲。從瓦,曾聲。從瓦,表示是陶制品。本義:古代炊具,底部有許多透蒸汽的小孔,放在鬲上蒸煮 [食物])

其他
姓名學:非姓氏
筆順編號:4325243125111554
四角號碼:81617
UniCode:U+7511
規範編號:6169
首尾分解查字:曾瓦
漢字部件構造:丷囗小日瓦
粵語:zang6
閩南語:cheng1,sng5
平水韻:下平十蒸·去聲二十五徑
康熙字典索引:頁752第11
故訓彙纂索引:1472|1550.1
康熙字典解釋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子孕切,增去聲。【說文】甗也。【廣韻】古史考曰:黃帝始作甑。【韻會】屬也。甗無底曰?。【周禮·冬官考工記陶人】甑實二鬴,厚半寸。【註】量六斗四升曰鬴。【史記·項羽紀】皆沈船,破釜甑,燒廬舍。 又攀倒甑,草名。【本草綱目】生郊野,葉如薄荷,治風熱。遇煩渴狂躁諸癥,擣汁服,效。 又【集韻】慈陵切,音繒。炊器。考證:〔【史記·項羽紀】皆乗船,破釜甑。〕 謹照原文乗船改沈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