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語】仲裁
【拼音】zhòng cái
【解釋】由當事人以外的第三者對民事、經濟等爭議作出裁決。在我國,平等主體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之間發生的合約糾紛和其他財產權益糾紛,都可以仲裁。當事人採用仲裁方式解決糾紛,應當雙方自願,達成仲裁協議,並選定仲裁委員會。仲裁實行一裁終局的製度。裁決作出後,當事人不得就同一糾紛再申請仲裁或向人民法院起訴。我國在1994年8月頒布仲裁法。
造句1:雇主拖欠工資屬於違法行為,勞工可以向勞動仲裁機構申請勞力< font color=red>仲裁。除了補足差額,逾期不繳還可申請賠償金。
造句2:大多數的母親會仲裁誰對誰錯。可是,孩子的吵嘴和打架絕不是壞事情,所以,被指定為壞孩子的那一方,心中會留下創傷。
造句3:工資的問題,可以直接去勞動局或監察大隊投訴,如果不行可以直接申請勞動仲裁,一般是不能直接起訴到法院的。
造句4:文章比較並分析了兩岸仲裁法律制度的異同,以求在知己知彼的基礎上,推動兩岸仲裁合作的發展。
造句5:仲裁裁決是終局的,對雙方均有約束力。除非仲裁裁決另有規定,仲裁費用由敗訴一方承擔。
造句6:起訴是企業的權利,很多企業就是用這一招來對付勞動者的,除非你的勞動仲裁裁決書屬於一裁終局的情形。
造句7:在履行本協議過程中,如發生爭議,當事人可以申請調解;調解不成,當事人一方要求仲裁的,應向甲方所在地的勞動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當事人一方也可以直接向甲方所在地的勞動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
造句8:不發工資違法,屬於勞資爭議,可以透過向勞資行政部門投訴,或直接申請勞資仲裁的方式予以解決。
造句9:他們是時尚的仲裁人,是終審法院,而且他們深知這一點,並聽從命運的安排。
造句10:勞動仲裁處理案件的法定一般期限為兩個月,人民法院一審的法定一般期限為六個月、二審法定一般期限為三個月。
造句11:拖欠工資可以選擇透過提起勞資仲裁維權。
造句12:每滿一年補償一個月工資,如公司不給,可到勞動部門申請仲裁。
造句13:時髦是仲裁者,是衡量是非的標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