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語】兵法
【拼音】bīng fǎ
【解釋】中國古代指治軍用兵的原則和方法。包括戰略戰術和治軍理論等。研究兵法的學者稱為兵家,代表人物有孫武、吳起、孫臏、尉繚、韓信等。論述兵法的著作稱為兵書,故「兵法」一詞常與「兵書」通用。
造句1:如何從宏觀掌握戰爭,是兵法的關鍵。戰爭是政治的延續,關係到一國或一民族的生死存亡或被人奴役的大事。 兵法也可以將它看成既是一部如何統治國家,制定國家戰略的指引;又是一部如何領兵打仗,制定戰爭戰略與戰略的書本。
造句2:諸葛亮的兵法用的真是出神入化。
造句3:許多軍事家,運用孫子兵法,用兵如神,打了不少勝仗。
造句4:他自幼博覽群書,兵法武藝,無所不通。
造句5:楊老將軍的幾個兒子都武藝高強,精通兵法,真是將伯之助,後繼有人。
造句6:如果你看過孫子兵法就是知道什麼是兵不厭詐。
造句7:朱德司令精通兵法,擅長帶兵打仗。
造句8:諸葛亮雖然通曉兵法,卻非窮兵黷武的好戰份子。
造句9:以退為進是古代很多名將善用的兵法之一。
造句10:今賊適疲於西,又務於東,兵法乘勞,此進趨之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