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語】邯鄲
【拼音】hán dān
【解釋】1.古地名。今河北省邯鄲市。春秋時,衛地,後屬晉。西元前386年趙敬侯自晉陽邯鄲。秦王政十九年(西元前228年)置邯鄲郡。三國﹑魏﹑晉為廣平郡,隋開皇中改置縣,唐﹑宋﹑金﹑元因之。 2.戰國趙都邯鄲,因以為趙的代稱。 3.指《邯鄲曲》。 4.稻粱的一種。 5.復姓。漢有邯鄲義。參見《通志.氏族三》。
造句1:如果只從形式上生搬硬套別人的經驗,忽略自身優勢,結果肯定和邯鄲學步一樣。
造句2:寫作文不能照搬例文,那樣會像學步邯鄲一樣,是寫不出好文章來的。
造句3:邯鄲學步,生搬硬套,是學不會真正的東西的。
造句4:不管學什麼,都不能邯鄲學步,生搬硬套。
造句5:裝出來的穩健成熟大有東施效顰,邯鄲學步的假與無奈。
造句6:學習外國經驗,不能邯鄲學步,連我們自己成功的經驗都丟了。
造句7:學習外國的先進經驗,應立足於本國的特點,結合實際,有所去取,切忌採用邯鄲學步中那種生硬模仿的方法。
造句8:我住在邯鄲客棧的時候剛好是冬至佳節。晚上,我抱著雙膝坐在燈前,只有影子與我相伴。我相信,家中的親人今天會相聚到深夜,還應該談論我這個遠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