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語】科舉
【拼音】kē jǔ
【解釋】從隋唐到清代的封建王朝分科考選文武官吏後備人員的製度。唐代文科的科目很多,每年舉行。明清兩代文科只設進士一科,考八股文,武科考騎射、舉重等武藝,每三年舉行一次。指中國從隋唐到清代的分科考選文武官吏後備人員的考試制度
造句1:他在小說中無情地揭露和諷刺了封建科舉制度的弊病。
造句2:回想我早年由科舉入仕歷盡辛苦,如今戰火消歇已熬過了四年。
造句3:古代的科舉制度,就是透過逐級考試的辦法來選拔官吏。
造句4:封建社會的讀書人,大多嚮往在科舉中名列前茅,在仕途上飛黃騰達。
造句5:在科舉時代,金榜題名是許多讀書人夢寐以求的事。
造句6:在封建科舉制度下,許多人都幻想以十年寒窗之苦,換取功名利祿。
造句7:光前裕後是科舉時代讀書人最高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