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語】禮節
【拼音】lǐ jié
【解釋】表示尊敬、祝頌、哀悼之類的各種慣用形式,如鞠躬、握手、獻花圈、獻哈達、鳴禮炮等。禮儀規矩教宗授職儀式上的禮節禮節甚倨。 ——《史記.廉頗如列傳》倉廩實而知禮節。 ——《史記.貨殖列傳》此婦無禮節。 ——《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造句1:做人沒有禮節就不能生活,做事沒有禮節就不能成功,治國沒有禮節國家就不能安寧。
造句2:,做事沒有禮節就不能成功,治國沒有禮節國家就不能安寧。
造句3:外表的禮節儀式同內心的情操應是統一的,如作畫一樣,質地不潔白,不會畫出豐富多采的圖案。
造句4:我很欣賞那些奇特有趣的老派禮節,比現代的落落大方更合我的口味,現在的落落大方常常叫我覺得討厭。
造句5:做子女的,年輕時就應當尊敬老師,親愛友人,學習人與人之間交往的禮節。
造句6:公關人員在對外交往時,往往需要與別人握手為禮。在國內外,目前握手都是最常見的會面禮節。在學習有關握手的禮節時,以下幾點必須注意。
造句7:儘管世界其他地方對禮貌問題不以為然,禮節仍相當重要。
造句8:鳴放禮砲表示對貴賓的敬意,是國際上慣用的外交禮節。
造句9:媽媽提醒他出門做客要注意禮節。
造句10:古禮節中有叩首禮。
造句11:隨著對外開放的深入,我們需要學習很多對外禮節。
造句12:對於這樣的禮節,我還很不習慣。
造句13:表示對別人給自己的善意,應當做出友好的反應,否則是不合乎禮節的。
造句14:有禮節,互尊重,禮貌待人好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