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語】司馬
【拼音】sī mǎ
【解釋】1.官名。相傳少昊始置。週時為六卿之一,曰夏官大司馬。掌軍旅之事。漢武帝元漾四年改太尉為大司馬。後漢因之,旋又改名太尉,南北朝與大將軍並稱二大,至隋廢。後世用作兵部尚書的別稱,侍郎則稱少司馬。 2.官名。 《週禮》夏官大司馬之屬官,有軍司馬﹑輿司馬﹑行司馬﹑春秋晉作三軍,每軍別置司馬。其後漢宮門及大將軍﹑將軍﹑校尉屬官,都有司馬。邊郡亦置千人司馬,專主兵事,不治民。魏晉以後,州刺史帶將軍開府者,置府僚司馬。至隋廢州府之任,無復司馬,而有治中。唐制,節度使屬僚有行軍司馬。又於每州置司馬,以安排貶抑或閒置的人。
造句1:諸葛亮巧設空城計把司馬懿嚇得倉皇逃跑了。
造句2:先生此去,何異登仙。指日紅旗報捷,甚司馬黃堂,都是指顧間事。
造句3:今司馬氏父子兄弟自相魚肉,此天厭晉德,授之於我。
造句4:曹操的用兵堪稱舉世無雙,司馬懿就更是用兵如神。
造句5:失業數年,吃盡用盡,我已經是司馬青衫,一貧如洗了。
造句6: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你不要為他掩飾。
造句7:司馬光的小夥伴掉到了水缸裡,在千鈞一髮的時刻,他搬起石頭砸開了水缸,救了夥伴。
造句9:別再拿班做勢了,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造句10:看到小朋友落水,司馬光毫不猶豫地搬起石頭砸缸。
造句11:十年動亂中,「四人幫」篡黨奪權的野心有如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造句12:諸葛亮足智多謀,以空城計智退司馬懿的大軍,解除了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