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語】孔子
【拼音】kǒng zǐ
【解釋】孔子(前551 -前479)春秋末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創始人。名丘,字仲尼,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曾任魯國司寇,後週遊列國。晚年又收徒講學,弟子相傳有三千人。其學說以仁為核心,「仁」的執行又要以「禮」為規範。政治上提出「正名」的主張,提倡德治和教化。主張“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的教學方法,首創私人講學的風氣。自漢以後,經過不斷補充和改造,他的思想成為中國封建社會的統治思想,影響極大。著作有《論語》。
造句1:孔子是在告訴我們如何安貧樂道,或曰於丹如是解讀。
造句2:孔子主張寫文章不語怪力亂神。
造句3:孔子說:志士仁人,無求生而害仁,有殺身而成仁。
造句4:孔子所從事的事業,至高無上。
造句5:孔子的精神就是知其不可而為之的仁者精神。
造句6:諸如此類的建議為孔子的復原打開了大門。
造句7:孔子創立的儒家思想,薪盡火傳在中國古代兩千年的封建文化中,始終處於正統地位。
造句8: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孔子定於一尊,儒家思想成了正統思想。
造句9:因材施教是我國古代教育家孔子首先提出來的一條教學原則。
造句10:孔子的論語真是言之有理,給後人留下很大的精神財富!
造句11:孔子當年認為弟子不分貧富,而有教無類,據說他的高徒顏回家裡就很窮。
造句12:孔子「有教無類」的教育思想,在今天仍然起著很大的作用。
造句13:與其以德報怨,不如以直報怨;這是孔子給我們的教誨。
造句14:孔子所宣揚的「仁」就含有博施濟眾的意思。
造句15:孔子是遠近聞名的思想家,他風餐露宿日夜兼程,風塵僕僕的趕了幾百里路去拜老子為師。
造句16:從古至今,孔子是遠近聞名的老師。
造句17:孔子風餐露宿、日夜間程,幾個月後終於走到了洛陽。
造句18:孔子一向被視為不苟言笑的聖人。
造句19:孔安國的先人是孔子。
造句20:你在這裡舞文弄墨,簡直是在孔子面前賣文章。
造句21:孔子被歷代帝王推崇為聖人。
造句22:孔子提倡閱讀要好學不倦。
造句23:我國偉大的思想家孔子正是因為每天廢寢忘食的學習,才取得瞭如此大的成就!
造句24:孔子遇到不懂得東西就不恥下問,最後成為偉大的思想家。
造句25:經過刻苦的排練,話劇《孔子》如期上演。
造句26:我國先聖孔子說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
造句27:孔子與孟子齊名,同為我國儒家的代表人物。
造句28:孔子在教學方法領域的創造更是聞名中外成就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