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語】菩薩
【拼音】pú sà
【解釋】①梵文音譯全稱為“菩提薩埵”,意為“覺有情”,即“上求菩提(覺悟)、下化有情(眾生)”的人。佛教指達到自覺(自身得到解脫)、覺他(使眾生達到解脫)兩項修行果位者。原為釋迦牟尼尚未成佛時的稱號。後指修行到了一定程度,地位僅次於佛的人。在民間,有時也稱佛教神像為菩薩。 ②比喻心地慈善的人。
造句1:人們就這樣以訥傳訌,把一個什麼都不懂的江湖醫生吹捧成能普救眾生的活菩薩。
造句2:這個世道窮人都是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
造句3:舊時廟裡的彌勒佛形象十分逗人喜愛,他袒胸露肚,笑口常開,從不像別的菩薩那樣做出正襟危坐的樣子。
造句4:老祖母信佛,早晚念經,祈求菩薩的保佑。
造句5:這位老太太真是菩薩心腸,對什麼人她都原諒。
造句6:佛教書裡說菩薩有一雙慧眼。
造句7:大家都知道她這個人是菩薩心腸,一見別人落淚就軟了。
造句8:美好的生活要靠自己努力創造財富,拜神與菩薩是不可能得到現實生活中的財富的。
造句9:佛陀那麼大的神通,尚且菩薩低眉,你憑什麼傲視一切!
造句10:她總愛幫助別人,大家都說她是大慈大悲的活菩薩。
造句11:這位大娘的心腸實在如菩薩一樣。
造句12:滿世界都是菩薩的微笑。
造句13:譽之則尊如菩薩,毀之則貶為蟊賊。
造句14:菩薩知道你是不小心的,菩薩是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