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語】息事寧人
【拼音】xī shì níng rén
【解釋】息:平息;寧:使安定。原指不生事,不騷擾百姓,後指調解糾紛,使事情平息下來,使人平安相處。原意是不生事擾民。後指平息糾紛,使人安寧(常帶有自我犧牲的意味) 及吏人條書相告,不得聽受,冀以息事寧人。 ——《後漢書.章帝紀》
造句1:身為政客,喬治?布希從來就不是息事寧人的主。
造句2:息事寧人的做法,有時只會助長邪惡,於事反無補益。
造句3:我們採取息事寧人的辦法不去爭執,而是付錢了事。
造句4:對那件事,有理方採取了息事寧人的態度。
造句5:原則問題應當辯論清楚,不能採取息事寧人的態度不了了之。
造句6:永遠不要"為了息事寧人"而否定自己的經驗或信念。
造句7:面對有些問題,我們要採取息事寧人的態度。
造句8:他越希望息事寧人,對方就越不肯善罷甘休,彷彿吃定了他似的。
造句9:他採取息事寧人的態度來解決衝突。
造句10:老先生以忍讓為本,凡事都採取息事寧人的態度。
造句11:對於原則問題,我們絕不能採取息事寧人的態度。
造句12:我家裡時時有些小矛盾,媽媽常把責任攬到自己身上,這樣可以息事寧人。
造句13:平日待人處事,最好抱著息事寧人的態度,所謂退一步海闊天空嘛!
造句14:息事寧人的謊言,勝過搬弄是非的真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