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語】稀
【拼音】xī
【解釋】稀[xī]:事物中間距離遠、空隙大,與「密」相對,~疏。 ~落(luò)。 ~客。依~。 ; 濃度小,含水分多的,與「濃稠」相對:~薄。 ~料。 ~釋。 ; 少:~少。 ~罕。 ~奇。古~之年。 ; 用在「爛」、「松」等形容詞前面,表示程度深:~爛。 ~碎。 ~松。
造句1:大貓熊是稀有劫物,人們應該愛護它。
造句2:物以稀為貴,江南的菱角到了北方,竟被一些人當作裝飾品。
造句3:原先整天門庭若市,現在卻"門前冷落車馬稀"。
造句4:這一帶山大人稀,差不多與世隔絕。
造句5:他們一擲百萬,購置第二和第三套湖邊稀有的豪宅。
造句6:透過翠竹林,我們依稀可以看到那座古老的禪寺。
造句7:夜幕降臨,遠處的燈火星星點點,依稀可見。
造句8:從飛機上往下看,樓房和樹木依稀可見。
造句9:人們常愛用曇花一現來比喻那些稍縱即逝的稀有的東西。
造句11:見到小動物表演,同學都覺得很稀奇。
造句12:這種事常發生,沒什麼稀奇,你就別少見多怪了。
造句13:山上樹木稀疏,秋草枯黃,全山就像蒙上了一一大張獅子皮。
造句14:北大荒地廣人稀,採用廣種薄收的方法,既能保養土地,又能收穫更多的糧食。
造句15:從紹興帶來的黴幹菜,在北京飯桌上很受歡迎,這大概是物以稀為貴吧。
造句16:語言達到如此「大音稀聲,大巧若拙」的境界可謂難得。
造句17:是陳醫師妙手回春,給了我第二次生命,讓我這個古稀之人又枯木逢春了。
相關漢字解釋:稀字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