鴛湖曲
原文
鴛鴦湖畔草粘天,二月春深好放船。
柳葉亂飄千尺雨,桃花斜帶一溪煙。
煙雨迷離不知處,舊堤卻認門前樹。
樹上流鶯三兩聲,十年此地扁舟住。
主人愛客錦筵開,水聞風吹笑語來。
畫鼓隊催桃葉伎,玉簫聲出柘枝臺。
輕靴窄袖嬌妝束,脆管繁弦競追逐。
云鬟子弟按霓裳,雪面參軍舞鸜鵒。
酒盡移船曲榭西,滿湖燈火醉人歸。
朝來別奏新翻曲,更出紅妝向柳堤。
歡樂朝朝兼暮暮,七貴三公何足數!
十幅蒲帆幾尺風,吹君直上長安路。
長安富貴玉驄驕,侍女薰香護早朝。
分付南湖舊花柳,好留煙月伴歸橈。
那知轉眼浮生夢,蕭蕭日影悲風動。
中散彈琴競未終,山公啟事成何用!
東市朝衣一旦休,北邙抔土亦難留。
白楊尚作他人樹,紅粉知非舊日樓。
烽火名園竄狐兔,畫圖偷窺老兵怒。
寧使當時沒縣官,不堪朝市都非故!
我來倚棹向湖邊,煙雨臺空倍惘然。
芳草乍疑歌扇綠,落英錯認舞衣鮮。
人生苦樂皆陳跡,年去年來堪痛惜。
聞笛休嗟石季倫,銜杯且效陶彭澤。
君不見白浪掀天一葉危,收竿還怕轉船遲。
世人無限風波苦,輸與江湖釣叟知。
賞析
《鴛湖曲》是清朝近300年當中一個著名的篇章。這詩寫發生在嘉興的史實,很真摯,很悲切,不光哀悼詩歌里面講到的那個主人,而且作者把自己的身世、自己的感情、自己的懊悔、自己的人生態度和當時的思想感情都寫進去了。嘉興南湖,這個地方在明朝是很多嘉興文人隱居的地方,那時還有很多別墅、尼庵等建筑,后來在清朝太平天國的時候毀掉。
明朝時,在南湖北岸有個園林,叫勺園,里邊有一個最主要的建筑叫竹亭,這個園林很美。 吳梅村這首詩寫的這個人叫吳昌時,就住在南湖旁邊。他可是鼎鼎大名,《明史》上也有記載,許多筆記中也有記載。他是明亡前政治斗爭中的一個犧牲品。
提到勺園,不能不提一首詩、一幅畫,吳梅村的《鴛湖曲》及《南湖春雨圖》。吳偉業是明末清初詩人,號梅村,太倉人,是復社重要成員,曾多次來嘉興。這首52句的長詩有很多關于勺園的描述,其藝術價值和文學價值我們姑且不論,單說說那詩中的勺園風景。“鴛鴦湖畔草粘天,二月春深好放船。柳葉亂飄千尺雨,桃花斜帶一溪煙。”這四句是對南湖風光最典型的描述,也是對南湖春光最漂亮的描述。順治九年,吳梅村舊地重游從前的朋友吳昌時住的地方勺園。南湖煙雨迷離,十分安靜,有黃鶯飛過。不由地,他想起十年前,乘扁舟從蘇州來這里拜訪勺園主人的情形。勺園建在南湖邊上,勺園主人十分好客,生活也是十分奢華,歡聲笑語,臨水的臺閣上歌舞歡騰,“主人愛客錦筵開,水聞風吹笑語來。畫鼓隊催桃葉伎,玉簫聲出柘枝臺。輕靴窄袖嬌妝束,脆管繁弦競追逐。云鬟子弟按霓裳,雪面參軍舞鸜鵒。”
玩了一天,酒散人歸的時候,南湖上全是燈火,第二天索性不在家里演戲了,再到南湖邊搭了戲臺演。當時江南這一帶生活富庶,雖是明末,但還算太平。當時嘉興實際上處于歷史最繁華時間,明末絲綢業發達、手工業發達、交通發達,史念先生認為今天的南湖也沒有“酒盡移船曲榭西,滿湖燈火醉人歸”的情形,可見明朝末年嘉興南湖繁榮到怎樣一個程度。這也是吳梅村最初來南湖看到的情況。
光作詩還不夠,吳梅村還畫了一幅《南湖春雨圖》,流傳于世,兩者時間差不多。據對明史頗有研究的散文家黃裳考證,“此圖所寫為吳吏部竹亭無疑。”“江山平遠,煙渚依稀,此皆江南一隅實境。岸上橫一短橋,精室二,其后繚以短垣,叢竹茂密。”但南湖周圍并沒有山,在圖中卻有一座小山崗,上面建著一座樓閣,造型頗為華麗,有飛檐,有闌檻窗槅,有帷幔,并且有高大的樹木掩映。黃裳指出畫中所畫雖是勺園風景,但多是詩人的想象之筆,不過對我們來說雖不是實景,卻可以從中看出勺園昔日的盛景以及氣韻。“即此草草點染,亦可見當年昌時園林亭榭之勝。”畫中有水有山,有亭臺樓閣,樹木茂盛,有橋有塔,“更右折,林木中隱見一塔,其后又有殿閣。”黃裳說因為南湖的塔很多,所以他并不知畫中的塔為何塔,勺園故址也不甚明了。而史念在講座中提到,塔有可能就是壕股塔,而勺園故址,嘉興人都知道,就是指許家村一帶,史念在上世紀60年代曾經親自去看過,發現過很多花園池子的石頭,還有池子的痕跡,其他的就沒有了。